代號「定海計劃」的海劍二防空飛彈(如圖)系統,8月中旬中科院進行陸上全功能系統射擊測試,發生射控系統「訊號給錯且誤導飛彈」嚴重失誤,造成飛彈「脫靶」測試失敗。(合成畫面/朱明攝、oursogo.com)
代號「定海計劃」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預定今年底前要完成全功能系統的性能測試,若測試成功明年(2020年)進入初期作戰測試(Initial Operational Test & Evaluation),據指出,8月中旬中科院進行海劍二防空飛彈的陸上全功能系統的射擊測試,發生射控系統「訊號給錯且誤導飛彈」的嚴重失誤,結果造成飛彈「脫靶」的測試失敗。這也讓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是否能如期,在明年完成初期作戰測試並納入海軍量產計劃,已產生了變數。
因海軍建造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小神盾)原型艦,雖預算編列在2026年之前要完工交艦,但因新一代迅聯戰鬥系統的整合問題未解決,造成無法在今年結案而延緩1年,加上主動式相式雷達等問題,若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也出現變數,海軍小神盾原型艦的相關武器系統的研發進度幾乎通通延遲。
中科院研發的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目前海軍未來規劃首先安裝在承海計劃的沱江艦、鴻運計劃的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以及震海計劃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小神盾)這三型軍艦上,雖然2014年7月間海劍二成功發射並通過電子虛擬標的位置,被海軍認定是成功攔截目標。海軍在2015年建案開始研發,原計劃是在預計2017年完成初期作戰測試。
但是2015年10月中旬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的質詢中,時任國防部長高廣圻表示,因研製配套艦載雷達的中科院進度落後,海劍二型無法在2017年裝備於海軍艦艇上。也因為重新整合整套雷達、射控系統的研發工作,整個計劃時程重新訂定,2020年進行初期作戰測試,最快2022年開始量產。
據了解,海劍二防空飛彈的測試雖不順利,但還是關關難過,關關過。從2017年展開海劍二各項陸地控制與中途導引的測試,陸續發生訊號無法與飛彈聯結,飛彈發動機點火後出現訊號異常,無法脫離發射架等問題,後來一一排除並進行實彈測試,在今年6月通過進行抗電子干擾的控制與導引實彈測試後,8月中旬進行全功能系統性能實彈陸上測試時,卻又發生了「訊號給錯且誤導飛彈」,讓飛彈「脫靶」的測試失敗。
這也影響了海劍二防空飛彈系統登上「高雄艦」,進行海上全功能系統性能實彈測試的時程,若今年底無法進入海上測試,換言之就是2020年要進行的初期作戰測試,以及2022年開始量產的計劃可能又要再延遲了。
因海劍二防空飛彈也是要安裝在代號「震海計劃」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小神盾)上,目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所面臨的技術問題更大,除新一代迅聯戰鬥系統的整合問題未解決,連同垂直發射系統及整合式電戰系統都未如預期整合完畢,加上主動式相列雷達的問題,目前中科院為主動式相列雷達在歐美國際間廣發武林帖,徵求短期用能找到適合且符合海軍作戰需求的主動式相列雷達。
也因海軍新一代巡防艦卻出現重大變數,幾乎所有的由,海軍為能掌握整個研發進度,據指出,已規定每3個月進行一次的進度會議,因第一次7月30日會議結束後,再接下來是10月30日的會議,這也讓中科院各計劃小組壓力倍增。
因武器系統研發往後延後影響,編列245億4916萬元預算從2019年到2026年建造原型艦案子,也打亂了原先計劃,原訂在109年度要編列46億9316萬9千元,但卻僅編列9051萬5千元,兩者相差達46億之多,顯示國造武器系統研發進度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