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地理邊界線。(維基百科)
所謂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都是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蘇聯領導的共產陣營,採行「圍堵」(containment)策略的衍生概念。
我們一般對第一島鏈較為熟悉,因為台灣位於其中間位置,在台灣北方的是琉球、日本諸島,有時南韓也被視為一員,南方則是菲律賓呂宋島、民答那峨島,再一直延伸到印尼大巽他群島。
第二島鏈也是北起日本諸島,但往南到日屬的小笠原群島、再往南到關島,再往西南一點到帛琉,終於印尼哈馬黑拉島。
光是一些斷斷續續的陸地連成一線,不足以構成具有圍堵意義的「島鏈」,關鍵在其上的軍事力量。美國在南韓、日本、琉球、關島,都分別駐有海、空軍、或陸戰隊,總軍力遠超過「美帝」在亞洲所有軍力的總和!與菲律賓也簽有共同防禦調約。
其中,桃太郎是美國佬最堅實的盟友,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下轄的太平洋艦隊指揮有第三與第七艦隊,而台灣人最耳熟的第七艦隊,指揮部就設在日本橫須賀港;再者,大和民族也是被圍堵對象-中國-煽動民族主義的最主要目標,因此,「小日本」加入圍堵中國,好像也很順理成章?
過去三十年來,大陸電視劇中,兩大反派中的國民黨漸漸沒那麼「壞」了,另一大反派的日軍在「抗日神劇」中卻蠻橫依舊,也總是被「領導中國抗日的中國共產黨」所輕易制服。但現實中,即使受到戰後憲法限制的日本軍力,尤其是「海上自衛隊」,摘下民族主義眼鏡的中國媒體,也不敢小覷它。換言之,第一島鏈,威攝力十足。
再看第二島鏈,關島是重中之重,越戰時,轟炸北越的B-52就是從這兒起飛,2010年,美國又進行軍事設施擴建,關島成了大美霸權核動力導彈、攻擊潛艦、航母戰鬥群、隱型戰略轟炸機、主戰艦艇,甚至海軍陸戰隊的駐紮基地。
綜合以上所述,第一島鏈不只是地理上的阻攔,如果進入戰爭狀態,其軍力不但隨時可以封鎖中國絕大部份的海上運補航線,也可以輕易對中國沿海精華地帶發起攻擊。第二島鏈則扮演提供高效與高強度兵力投射的功能,美軍不必遠從夏威夷與美國本土送來補給。
那麼,索門群島、吉里巴斯,還有目前跟中華民國還有邦交的諾魯、吐瓦魯、馬紹爾群島、帛琉這些南太平洋島國跟第一、第二島鏈的相對位置如何呢?答案是,在第二島鏈的東南方。換言之,如果第一、第二島鏈的主要功能是封鎖中國的勢力進入太平洋,那麼,原來被封鎖的中國,現在能夠在南太平洋眾島國攻城掠地,不就等於在敵人封鎖線的後方建立橋頭堡了嗎?此即這幾個小國與台灣斷交時,美國很著急、甚至日本也著急的原故。
進一步的問題是:「島鏈」的概念是在二戰結束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的,中共從老毛開始也了然於胸,島鏈上的各個島嶼也都固定在太平洋上沒有漂移過;而中華民國在兩蔣時期,就被更多國家「背棄」,老李、阿扁、小馬哥時代,斷交也不是大新聞,那麼,為什麼對於台灣外交的困境,山姆大叔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呢?
1979年8月,小平同志主持中國第一艘自製「旅大級驅逐艦」下水典禮時就說「海洋不是護城河…中國要富強,必需面向世界,必需走向海洋」,這項大計,引導了中共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吳勝利等人推動中共海軍戰略的轉化:「沿海防禦、近岸防禦、近海防禦」到「遠海護衛」-譬如2008的亞丁灣護航、2014的馬航失事救援、2015的葉門撤僑,甚至2012的中俄海上聯合系列軍演。
簡單來說,中國大陸快速又長期成長的經濟實力,推動了中共軍隊的物質實力,2009年3月,中共北海艦隊首次穿越第一島鏈的宮古海峽、2014年12 月,中共空軍首次組織混合機種編隊,也是穿越宮古海峽,都進入西太平洋,從此,中共海、空軍繞島演訓不再是新聞,台灣的後方不再是「後方」了;現在,第二島鏈的後方,也快要不再是圍堵線的後方了。
未來觀察的重點,從台灣的角度,是剩下的4個南太平洋邦交國,是否或何時與我斷交?從美國川普政府的角度,是哪一天,中共海軍敦睦艦隊,會不會到新朋友家中做客訪問?
誰說美中爭霸只在貿易、關稅、科技、貨幣等戰場?中華民國僅存的邦交國-包括拉丁美洲與南太平洋-也是一個戰場呢!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