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梵關係緩步升溫,與教廷有正式邦交的我國,則持續以宗教自由與教廷及非邦交國維繫關係;左為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右為教宗方濟各。(取自駐教廷大使館官網)
中國與教廷於2018年9月簽署臨時協議,初步解決主教任命爭議,外界多解讀為中梵邁向關係正常化的重要一步。然而協議簽署一週年之際,雖然教廷對中國持續示好,但中國對宗教活動的迫害似有變本加厲態勢,國際譴責聲浪對教廷形成壓力,加上近來教廷數度表態支持香港民主抗爭,為中梵齟齬再添一筆。
而與教廷有正式邦交的我國,則持續以宗教自由與教廷及非邦交國維繫關係。繼陸續參與華府宗教自由部長級會議,及聯合國大會期間的全球宗教會議之後,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2日出席教廷與美國兩國國務卿共同主持的「實現人類尊嚴之路:與信仰團體合作」研討會,再次證明我國捍衛宗教人權的政策,已是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關鍵「門票」。
梵蒂岡與中國在去年9月22日簽署臨時協議,協議生效一年以來,先後已有內蒙及陝西2名中國主教獲得祝聖,去年中國主教更首次赴梵蒂岡出席世界主教會議。但外界預期的雙邊關係正常化或就其他中梵歧見展開協商等突破性進展,至今尚未見到具體跡象,被認為中共黨內對宗教政策是否讓步,仍存在相當阻力。
儘管如此,教廷方面對與中國加強往來的想法,似乎並未稍減。在臨時協議一週年之際,教廷出版一部論述中梵關係的新書《聖座與中國》(L’Accordo fra la Santa Sede e la Cina. I cattolici cinesi tra passato e futuro),由教廷國務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樞機親自作序。9月26日,教廷在羅馬為此書舉行發表會,除了教廷與教會代表,以及前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Romano Prodi)等政要出席,發表會更邀請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一等秘書也應邀與會,宣示中梵官方往來的意味十分明顯。
最令國際社會矚目的,莫過於長期主張並參與推動中梵接觸對話的梵蒂岡最高法院成員、榮退樞機切利(Claudio Maria Celli)總主教在會中發言,形容中梵關係及臨時協議為「一扇已經打開的門再也不能關閉了」。而去年底教廷施壓要求閩東教區地下主教郭希錦將正權主教職位移交曾遭「絕罰」的中國官派主教詹思祿時,正是由切利代表教廷赴北京主持交接儀式。
中梵臨時協議不僅未促成雙方對宗教自由取得進一步共識,更引發新的歧見;最鮮明的例子就是中方強制要求教會及神職人員進行民事登記,違背臨時協議精神,教廷遂在今年6月發佈《聖座關於中國神職人員民事登記的牧靈指導》,要求中國政府尊重神職人員良心,證明中梵歧見仍深。
而近3個月來的香港民主抗爭,又為中梵關係中加入新的變數。繼教宗在6、7月兩度公開接見香港青年代表,表達對抗爭行動的支持後,目前正在梵蒂岡出席「實現人類尊嚴之路」研討會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也在與教宗的閉門會晤中,提出香港情勢及中梵臨時協議問題,並表達美方對兩項議題均不表樂觀的立場。
面對中國及台灣內部陸續有聲音炒作中梵關係及台梵邦交問題,教廷方面也以實際行動履行與台灣的正式邦交關係。除了李世明代表台灣出席美梵合辦的宗教研討會,我駐教廷大使館4日舉辦2018年國慶酒會,教廷萬民福音部長費洛尼樞機主教(Card. FernandoFiloni)、教廷外交部長蓋拉格(Paul Gallagher)、教廷樞機主教團副團長雷伊(Giovanni Battista Re)等多位教廷政要及外國使節出席。
而在今年聯合國大會開議當天,我國11個友邦駐聯合國代表共同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挺台信函;雖然教廷基於特殊性,一向不參與書面連署或政治性發言,但教廷駐聯合國代表也與我國其他友邦共同行動,當面向聯合國秘書長表達支持台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