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電子煙、加熱式菸品等新式菸品,學生們靠Google地圖就能找到購買管道,政府根本抓不勝抓。(張家銘攝)
國內菸害防制意識抬頭,近年來電子煙、加熱式菸品等新式菸品,卻反而成為青少年間大幅流行,且認為是無害又酷炫的替代品。儘管政府及朝野立委紛紛提案修正《菸害防制法》,盼將電子煙及加熱菸納管,但市面上,電子煙專賣店或主打維修加熱菸的實體店鋪,卻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一家接一家地開設。據了解,為加強查緝,主掌菸害管制的衛福部最近將腦筋動到 Google Map上,透過地圖上頭所載的店鋪資訊,動員各縣市及相關部會進行稽查, Google Map意外變身為政府查緝電子煙及加熱菸實體店猖獗的「新利器」。
董氏基金會今年4月底曾舉行記者會指出,接獲有許多老師反映,國高中校園學生偷抽電子煙的比率愈來愈高,但新興菸品去哪裡買的?一問之下竟赫然發現,原來方便的Google地圖竟成為學生族群的「買菸指路人」,學生們僅靠Google地圖就能找到購買管道,抓不勝抓,呼籲政府應要求Google Map移除電子煙等新興菸品的廣告及搜尋結果,並儘速完成《菸害防制法》修法,將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明確納管。
對此,衛福部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接受《上報》訪問時透露,衛福部曾為此與Google公司進行聯繫,但由於Google為登記在美國的公司,而目前美國是合法開放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品,因此無法要求他們移除Google Map上有關台灣電子煙或加熱菸的實體店鋪資訊。
不過,儘管政府無法要求Google Map下架移除相關訊息,但由於Google Map上頭正好有這些電子煙或加熱菸的專賣店店名、位置等資訊,衛福部於是靈機一動,反過來利用Google Map當作政府查緝電子煙或加熱菸實體店鋪的「資料庫」,最近已函請各縣市政府及相關部會加強動員查緝,盼阻絕電子煙及加熱菸實體店鋪猖獗的現象。
羅素英強調,站在衛福部的立場,就是反對一切新興菸品製造、輸入及販賣。目前台灣對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品均尚未開放進口,若有業者設立電子煙或加熱菸實體店鋪進行販售,一旦查到將可依法開罰,且裁罰對象可分為兩類,一是若查到有業者販售含有成癮物質「尼古丁」的電子煙產品,將可以《藥事法》裁罰,且有刑責問題。
根據現行《藥事法》規定,尼古丁為法律上所規範的禁藥,違法製造或輸入者,將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1 億元以下罰金;違法販賣、供應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若宣稱電子煙產品可戒菸等醫療效能,則可處新台幣6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
另外,若查到業者販售的是僅有菸油、而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產品,則可依《菸害防制法》第14條「外型像菸品」開罰,凡製造或輸入業者,可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販賣業者則可處新台幣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鍰。
依據衛福部提供資料顯示,根據美國、英國及加拿大的聯合研究指出,16至19歲的青少年有19.3%想嘗試菸草,但有 25.1%想嘗試加熱式菸品、29.1%想嘗試電子煙。美國疾病管制署也曾提出,美國高中生每4人就有一人吸食電子煙,在過去30天內,更有27.5%的高中生使用過電子煙。另根據北卡衛生廳的報告顯示,就讀高中使用電子煙的學生,在2017年成長近9倍,而中學生則增加了6倍。
至於台灣方面,以去年度為例,國內使用傳統紙菸的國高中生人數約為8、9萬人,但使用電子煙者有3.8萬人、加熱式菸品則有3.2萬人。羅素英表示,由上述國內外數據可知,不管是電子煙或加熱式菸品,其對青少年的吸引力,都比傳統紙菸還要高,青少年使用電子煙或加熱菸的問題,必須要加強管制。
但有官員私下坦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目前大多數稽查到的電子煙或加熱菸實體店鋪,業者為躲避查緝,多僅會陳列不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產品,或放上加熱菸產品空盒,必須要有「熟門熟路」的客人帶路才會販售,或私下另教導客人如何自己滴尼古丁到電子煙中。在此情況下,政府儘管稽查到實體店面,依法也只能開罰業者1000到3000元,後續恐怕仍有賴立法院盡速啟動修法納管、加重罰責,才能有效禁絕。
【加熱菸怎麼管】
●【內幕】加熱菸難管 財部盼增修「誘發未成年使用之虞」禁進口
●海關暫扣加熱菸法源不明 旅客提訴願政府竟辯「寄存」非查扣
●不受美國FDA核准銷售影響 衛福部仍將全面禁止加熱菸
●投書:電子煙礙到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