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頻頻發生Foodpanda、Uber eats外送員因送貨而車禍身亡的憾事,外送員與資方之間的關係再國內外皆充滿爭議。(資料照片/蔣銀珊攝)
近日台灣頻發生Foodpanda、Uber eats外送員因送貨而車禍身亡的憾事,讓外送員與資方之間的關係問題浮上檯面,世界各國包括法國、西班牙、日本、中國陸續祭出相關的應對政策,使台灣得以借鏡。
目前台灣美食外送服務平台近10家,包括Foodpanda、Uber Eats、deliveroo戶戶送等國際業者,與有無快送、Foodomo、lalamove啦啦快送等本土業者,其中,又以Foodpanda和Uber Eats雙雄競爭最為激烈。
Foodpanda(空腹熊貓)是由德國公司在2012年時創立,已來台蹲點7年,在2015年時被德國競爭對手「Delivery Hero」收購;Foodpanda在台灣行銷不手軟,除了找金鐘視帝吳慷仁代言,9月更祭出滿額免外送費,欲鞏固台灣龍頭地位。
據《鏡週刊》報導,Foodpanda董事總經理方俊強指出,Foodpanda本年度與2018年相比,每日訂單數年成長更高達25倍、合作餐廳數年成長2倍、經常使用者年成長更達到20倍。
而有了Uber品牌加持過的Uber eats(優食),其成長趨勢也不落人後。Uber總部位於美國,在2014年進軍食品交易市場,主打消費者能利用十分鐘內提供餐飲外送服務的服務。Uber eats利用Uber遍及全球785個大都市的優勢,迅速擴張,短短4年間就成為Foodpanda最大競爭對手。
相較Foodpanda的明星代言戰術,Uber Eats則強化差異化的通路合作,除了外送美食,也跨足日用品、生鮮配送,與全家便利商店推出店到宅合作,連衛生紙、洗髮精等日用品都能送到家;10月底更將與頂級貴婦超市city'super合作,200多項生鮮食材動動手指就能買到。
外送平台興盛,加入外送員行列的人也不少,粗估全台共有超過5萬名外送員,包含大學生、失業族,或是想賺外快的兼職上班族都前仆後繼加入,且不只在商辦商圈的公司大門,就連學校大門口,在中午、下午茶或是晚餐時間都有機會看到外送員的身影出沒。
不過,熱極一時的外送服務,在近日接連發生人員傷亡的意外後,其背後的問題也浮上檯面。除了交通安全方面的疑慮,外送員與外送平台非僱用,沒有勞健保或完善的車險、意外險,職安保障明顯不足;同行搶單狀況、生財工具耗損率高等,也都是外送員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據《中央社》報導,目前法國外送員法律地位並非一般勞工,而是「微型創業主」(micro-entrepreneur),因此適用商業法(code de commerce),而非勞動法(code du travail)。
微型創業主須自負盈虧,自然沒有所謂雇主,也無勞工應有的社會安全網基本保障,如失業救濟、有薪假、勞退、完整的意外或醫療保險。法國 4 大外送平台中也只有 2 家會幫外送員加保第三責任險,外送員須自行處理個人意外險。
報導中提及,法國曾有一家外送平台Take Eat Easy(已歇業),就仿效Uber共享經濟的模式,將外送員認定為創業主而非雇員,不過,外送員在執行業務期間,因工作條件惡劣、缺乏基本勞動保障等原因控告公司,最後法院判決認定,平台與外送員存在從屬關係,後者應為雇員,而非創業主,此判決成為有利於法國外送員勞工權益的重要判例。
另外,歐洲其他地區包括西班牙巴塞隆納、英國倫敦等地外送員交通事故亦層出不窮,西班牙社會保險財政部門甚至對英國的外送平台Deliveroo提出告訴,要求補上旗下 500 名外送員的勞保提撥,西班牙也在最後獲判勝訴,法院認定其平台與外送員「雇傭關係」確實存在,Deliveroo 須補交旗下員工保險費用共計 120 萬歐元。
Uber Eats的勞權問題也在法國受到重視,2019年7月,法國首次由律師發起司法行動對抗餐點外送平台,計畫聯合至少 500 名外送員以換取與 Uber Eats坐上談判桌的機會,目的希望平台重新認定雇員身分,將獨立創業主契約改為勞工合約。
法國發起司法行動對抗餐點外送平台,計畫聯合500名外送員以換取與 Uber Eats坐上談判桌的機會,希望平台將獨立創業主改為勞工合約。(資料照片/張家銘攝)
回到亞洲,根據《商業週刊》報導,同樣擁有遍布全國超過16個都市的日本,在2019年10月成立「 UberEats 外送員勞動組合」,並且與UberEats協調建立了一套「傷害補償制度」,從10月1日啟動,制度中規定 UberEats 的外送員,從接單到任務完成,或是用戶取消訂單之前,如果發生任何交通事故意外,都可以透過「傷害補償制度」中獲得一筆慰問金。
不過,如果交通意外事故,經過法院判斷屬於外送員重大過失,甚至是「故意」發生意外,就不會發放這筆慰問金。這套制度與勞工平安保險不同,外送員在受傷療養期間,也不可能獲得任何其他費用補貼。
這當中主要的爭議點仍在於「外送員」的工作,並不適用於日本勞基法,唯一能夠保障他們權益,還是得回歸到職業工會。不過,可以見得的是,世界各地爭取外送員權益的運動,都正在進行著。
中國擁有13億龐大人口數,當然也少不了外送商機。根據《聯合》報導,2018年中國用戶達到3.58億人,而為這群人服務的註冊外送員竟也高達700萬人口,中國的外賣工作在當地相當普遍,中國民眾更暱稱他們作「外賣小哥」。
不過,外賣小哥的交通違法行為卻成為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中媒統計,中國平均每2天半就有1名外賣小哥因交通事故造成死傷,事故率之高迫使中國地方政府不得不祭出鐵腕手段管理。
經商大城市上海在2019年上半年共發生涉及快遞、外賣行業各類道路交通事故325起,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傷,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統計,發生交通事故較多的外送企業為「餓了麼」、「美團」、「盒馬」和「順豐」。
為此,美團外賣推出了一系列保障騎手安全的措施,包括限制騎手的接單量、在內部騎手端App中會推送各種學習資料、禁止配送商按每單延遲來處罰騎手等。
北京方面,針對快遞外賣行業所使用的電動自行車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車輛顏色、車輛標識、車輛編碼、發放從業人員學習卡和購買車輛交通意外保險。
在2019年5月以來,北京交通警察在全市151處主要路口設置管控點,嚴查快遞、外賣電動自行車的交通違法行為,同時推動相關企業建立交通安全信用積分管理制度,外賣小哥交通違法後,交管部門將直接向企業通報,涉事者需要暫停配送工作、重新學習交通法規。
另外,在深圳地區也修法,外賣小哥當月內1次交通違法則停駛1天,2次交通違法則停駛2天,3次交通違法由企業組織違法騎手停駛5天,4次(含4次以上)交通違法由企業將騎手納入黑名單停駛一年,可見中國對於外送員的鐵腕管理絲毫不手軟。(電子菸無法幫助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