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災5縣中除福島縣外,其餘群馬等4縣食品可望在台灣解禁。圖為福島水產檢測輻射。(湯森路透)
日本核災食品已經緊鑼密鼓地叩關台灣,當被問到蔡政府是否迫於經貿與與漁權壓力而開放核災食品時,衛福部長林奏延霸氣地回應:「絕不以犧牲民眾健康做為談判籌碼。」這句話說得義正詞嚴,但其實是打官腔。誰都知道,核災食品能不能開放,不只是食安問題,更是政治問題;蔡政府不用拿「民眾健康為念」那一套來搪塞;相反地,作為日本核災產品的輸出國,國人更想知道的是,台灣能獲得什麼?
其實,開不開放日本核災食品進口從來不是有無之間的是非題,而是多重選擇題。目前台灣是禁止福島5縣市所有食品進口(酒類除外),而中國是停止輸入日本10個都縣的所有產品,香港是停止輸入福島5縣市的蔬果、乳、乳飲料、奶粉。另外,韓國是停止輸入日本13縣特定食品及福島、茨城、群馬、宮城、岩手、櫪木、千葉及青森等8縣「水產品」;新加坡是停止輸入福島「水產品」、「林產品」。
此外,中國、南韓、歐盟及新加坡都要求多要求日本政府必須對進口的食品提交輻射檢驗證明書及產地來源證明,2015年偽標產地事件發生,馬政府才被逼地要求業者輸入食品要檢附雙證件。
換句話說,台灣絕非對日本核災食品管制最嚴的地方,所以當然也非柯文哲談到日本核災食品時所言:「如果可以輸到其他國家,卻不能輸到台灣也很奇怪。」更嚴重的是,台灣人對日本食品有莫名的喜愛並高度依賴。台灣一年所有食品進口數量當中,日本食品約占四分之一,占日本食品出口13%,每年將近10億美元。台灣的消費者吃到這麼多日本食品,政府對核災地區食品應該比其他國家更嚴謹,這是情理之常。
但蔡政府與目前的安倍政府極其友好,加上兩岸關係前景不明,以及川普上台後TPP已遙遙無期,台日聯盟未來只會更加迫切。在這前提下,蔡政府能有多少籌碼拒斥核災食品擴大進口?但即便這是大勢所趨,台灣能從中得到什麼?或換個角度思考,蔡政府能拿什麼說服國人支持擴大日本核產地食品進口?
關於這一點,在馬政府執政時期曾力阻日本核災食品輸台的立委林淑芬建議,變更日本食品輸台的管理方式至少要增加三點配套:第一,台日雙方在食品安全調查上的司法互助;第二,水產品要從嚴不能輕易放寬;第三,如果抽驗有檢出,不管有沒有超標,比較香港模式,就要退關。林淑芬以偽標事件中,日本官方以台日雙方無邦交關係無法司法互助為由,拒絕進一步調查。因此希望透過雙方的進一步司法互助,遏阻偽造日本輸台食品標示再度發生。日本政府若希望擴大核災食品進口,「正確標示」只代表基本誠意吧!
為了核災食品輸入,日本早就將台灣視為「破口」,再伺機擴大到其他國家。既然如此,台灣能從擴大進口的議題裡得到什麼?是正在進行的漁權談判讓步?是雙方之前吵得不可開交的冲之鳥爭議?或是台日之間更加緊密的貿易協定談判?甚而是肯認台灣進一步國際參與的支持?
蔡政府不用忙著否認擴大開放核災地區食品進口有交換條件,因為交換條件永遠是國際貿易談判的一環。在標準明確、標示清晰,得以保護國人健康的原則下,請說清楚台灣在其中的得失是什麼,也才有辦法進行政策說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