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聚焦在是否課徵囤房稅的議題上,將無助解決台灣房價的根本問題,更無法增加年輕人的薪水,讓年輕人買得起房。(攝影:陳品佑)
經濟成長伴隨的所得分配不均一直是各國政府致力解決的問題,加上全球化的因素,使得各國貧富差距問題更為嚴重。台灣過去因全球化得利而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後來面對中國的崛起所誘發台商的外移,下游與中上游產業陸續離開台灣到中國投資,進而導致產業逐漸空洞化。
由於製造業的外移,使得就業人口大幅降低或失業人口增加,並造成台灣薪資普遍不高,這樣的現象在年輕人身上又更為嚴重。近期,雖然政府所公布的就業、平均薪資或廠商投資數據,均呈現不錯的結果;但是,一方面結構性的經濟問題並不容易被解決,二方面經濟成長的果實本來就無法平均分配,因此,許多人確實無法感受到經濟逐漸轉好的事實。
每個人看待經濟成長的角度各有差異,但如果反應生活基本面的實質購買力下降,則多數人對於經濟成長的看法多會是負向的。安居樂業是每個人渴望的結果,也是一個有為的政府努力追求的基本政策方向;只是隨著房價上漲幅度不斷超越薪資調升幅度,買得起房子真的成為許多人不易企及的目標。因此,控制房價或讓年輕人可以買得起房等討論,在選舉時也往往成為政黨間政策攻防的重點。
近期,北市府建議中央將房屋稅稅率隨民眾持有戶數的增加而遞增,即所謂的囤房稅,部分立委也認為課徵囤房稅有其必要性。雖然囤房稅可以增加房屋持有者的機會成本,但是否可以降低其持有房屋的誘因不無疑問。
影響消費者購屋意願的因素非常多元,除了一般的薪資、房價或房價多只會漲不會跌的定見外,預期房價上漲,也是讓許多人願意持有多戶房屋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在台灣央行所控制的低利率環境下,房屋租金收入往往高於貸款利息租金,對許多擁有多戶房屋出租的房東而言,囤房稅的課徵會降低其收入,但不會減少其擁有多間房屋的誘因。
10月23日央行公布包含臺灣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與華南銀行等五大銀行在九月的新增房貸高達457.02億,且房貸利率持續破底。換句話說,只要大型行庫持續降價爭取客戶,利率將會進一步降低,這樣的結果將會讓課徵囤房稅的效果大打折扣,若再考慮稽徵成本,課徵囤房稅絕不是現階段解決房價過高的解方。這也是本專欄在「央行寬鬆的貨幣供給對經濟已無太大幫助」一文中希望央行正視低利率問題的主因。
不僅一般民眾認為投資房地產有利可圖,許多大型金控或壽險公司也往往將房地產視為重要的投資工具,因此,與其討論透過租稅手段降低持有房屋的誘因,不如先釐清為何房地產會成為社會大眾主要的投資工具。
由於房地產的投資多屬於非生產性的投資,換言之,投資房地產與投資機器設備或研發最大的差別是,投資房地產並無法提升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或競爭力。要矯正上述過度投資房地產的作法,一方面墊高持有房地產的機會成本(如貸款成本),另一方面也應創造更多好的產業投資標的。例如,目前政府正在推行的前瞻基礎建設或創新產業計畫,藉由專業經理人與專業的研究團隊透過金融商品的設計,將資金導入具有生產力的新產業中,唯有如此,才可能將不斷投入房地產的資金逐漸抽離,減緩房價上漲的動能。
同時,新產業的發展也可以提供年輕人新的就業機會與薪資。藉由上述的作法,讓產業升級與創造新產業,薪資才得以獲得提升,低薪的問題也可能逐漸被解決。因此,若僅聚焦在是否課徵囤房稅的議題上,將無助於解決台灣房價的根本問題,更無法增加年輕人的薪水,讓年輕人買得起房。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