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F-35A展示中隊於休士頓航展表演。(圖片取自美軍DVIDS系統)
雖然F-35戰機(F-35 Lightning II)全面加速量產進度,受到突發因素被迫延宕,但美國五角大廈(The Pentagon)繼6月投下約34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670億),向洛馬採購478架A、B、C三型的新戰機後,近日再次宣布「新訂單」。
《路透社》(Reuters)報導,根據美國國防部官方新聞稿,軍方與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達成協議,將投注70億2764萬美元(約新台幣2146億7500萬元),為美軍與多個海外盟邦採購114架各式F-35戰機。
此一訂單的宣布,也同時帶動洛馬股價上漲,週一的股價小幅上漲1.3%、收在375.45美元(約新台幣1萬1469元)的價格。
Lockheed Martin awarded $7 billion U.S. defense contract: Pentagon https://t.co/N0TzEOO0Zr pic.twitter.com/e2zhZP6rjS
— Reuters (@Reuters) October 29, 2019
此次的新訂單中,包含美國空軍、海軍與陸戰隊,以及海外的挪威、義大利和澳洲三國,共採購114架A、B、C三型的新戰機:
在美軍路克基地進行飛行訓練的兩架澳洲F-35A戰機。(圖片取自澳洲空軍)
按照官方表示,這批訂單的新戰機,未來近6成比例會在德州沃斯堡工廠生產、1成4工程在加州埃爾塞貢多,其他部份則分散於義大利、日本和美國其他州的承包商。
義大利首架F-35B戰機。(圖片取自美軍DVIDS系統)
F-35匿蹤戰機,由國防大廠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聯手諾格(Northrop Grumman)、普惠(Pratt & Whitney)和英國航太系統(BAE),加上美國等11國合資,以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Joint Strike Fighter program)進行研發製造。
主要分為A、B、C三型,分別屬於傳統型、短場起降型和艦載型三類,每架平均售價約在1億美元(約新台幣32億)。F-35戰機研發計畫由美國領頭,聯合英、澳、日、加、以色列等十國,投入超過400億美元(新台幣1兆2400億)進行研發。
美國國防部持續擴大採購F-35戰機。(圖片取自美國空軍)
由於川普介入「干涉」,讓洛馬與華府在場時間協商後,同意在第11批次生產計畫、將F-35A型售價降至9千萬美元(新台幣27億7888萬),6月那批訂單宣布時,負責F-35計畫的經理曾表示,「從第13批次開始,空軍用的F-35A戰機將降價至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5億1065萬)以下。」
#ICYMI: We reached a handshake agreement with @DeptofDefense for the lowest cost F-35s in program history.
— F-35 Lightning II (@thef35) June 11, 2019
Lockheed Martin Reports Third Quarter 2019 Results: https://t.co/KeTOSU7Gd5 $LMT pic.twitter.com/460wqgz9Mz
— Lockheed Martin (@LockheedMartin) October 22, 2019
事實上,之所以願意降價,除了總統威脅施壓、生產數量增加分攤成本外,洛馬心中還有額外的「盤算」。
執行長休森(Marillyn Hewson)曾對投資人表示,新推出的降價策略,能讓洛馬更有本錢吸引更多訂單。吸引更多外國盟邦加入F-35計畫。她認為、所有已經或即將採用F-16戰機(F-16 Fighting Falcon)的國家,都將成為F-35戰機的「潛在客戶」,按照此方向估算,洛馬最多可向全球出售約4000架F-35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