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19日起將訪泰國、日本,屆時是否與中國互動,外交部內消息指出相關司處已密切探詢,目前無進一步情資。(湯森路透)
教宗方濟各將於11月19日至26日牧靈訪問泰國和日本,亞洲行期間是否再對中國釋出友好訊息引起關注。據透露,我國外交部主管部門近來密切關注並探詢教宗亞洲行程是否有意外動作,但目前尚未掌握具體訊息。官員指出,中梵臨時協議屆滿1周年之際,中國對宗教人權的迫害未曾減緩,教廷從未公開譴責中國,各方傳言確實很多,但從日前與美國共同舉辦「捍衛宗教自由座談會」,教廷仍希望藉持續對中交流以保護在中國的宗教活動。
至於副總統陳建仁10月訪問教廷,因合照未公開及參訪行程規格問題,引發台梵邦交動搖疑慮。外交部說明,陳建仁訪問利馬竇故鄉馬切拉塔(Macerata),從籌備時便定調為「私人訪問」。至於合照未公布一事,外交部當時解釋教廷忙於舉辦國際活動,日後會在適當時機發布陳建仁與教宗合照,如今外交部已改稱,教廷僅會提供接受封聖的神職人員所屬國家代表團為主,並表示已向教廷建議未來擴大新聞照片的發布範圍。
事實上,此次封聖的神職人員來自5個國家,包括這5國在內共有7國政要應邀出席典禮,其他6國政要覲見教宗的照片,均於典禮後隨即公開。
中梵臨時協議簽署已逾1年,外界除了對從未公開內容的協議感到好奇,也對教廷與中國關係的下一步有諸多揣測。針對教宗將在11月19日啟程訪問亞洲,外交部雖然一再對外強調,並未聽聞教宗有轉往中國,或將對中國釋出任何訊息的安排,但部內消息指出,相關司處正密切關注並多方探詢可能動向,唯目前仍未掌握進一步情資。
中梵臨時協議簽署1年多來,教廷已承認數名中國任命的主教,今年8月也有主教獲得教廷祝聖,然而除了主教任命問題之外,臨時協議並未改善中國境內教會及教徒的處境,中國拆教堂或拘捕教徒及神職人員的狀況仍時有所聞。儘管包括美、歐及國際社會數度公開譴責中國迫害宗教人權,但教廷至今未曾直接對此做出表態。
事實上,中國選擇宗教之外的場域向教廷示好,除了雙方博物館的高規格文物交流外,今年在中國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上,中國不僅為教廷設置專屬場館,更允許教廷使用旗徽,為台灣邦交國在中國享此待遇的首例。9月14日臨時協議1周年前,世園會更舉辦「梵蒂岡國家日」,並決定將梵蒂岡展館永久保留。
而在教廷方面,面對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譴責聲浪,教廷選擇在香港問題上支持抗爭群眾,做為對中國的表態。而中國則避開教廷,對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展開報復,今年8月陳日君與香港民主黨人士李柱銘赴葡萄牙「國際天主教立法人員網絡(International Catholic Legislators Network)」舉辦的人權及宗教自由會議時,中國不僅要求葡方拒發簽證,被拒後更派大使館人員到場「盯梢」,引發葡國方面抨擊。
此外,隨著中梵關係升溫,美國不僅不看好雙方臨時協議對中國宗教人權的影響,也對教廷的立場有所質疑,接連舉辦大型捍衛宗教自由國際會議,爭取此議題的主導權。而在今年10月2日,教廷與美國聯合舉辦高規格的「促進人權與宗教自由研討會」,正逢中共建政70周年,及香港持續爆發衝突,教廷的作法也被解讀為向美國及國際社會表態,共同向中國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