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卡洪在2018年北約峰會的記者會上。(湯森路透)
成立於1949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已經邁入70周年,但成員之間的關係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以來屢受挑戰,加上近期美國未徵詢北約組織,就逕自決定撤軍敘北,讓法國總統馬卡洪(Emmanuel Macron)受訪當中,以「腦死」來形容當前70歲的北約。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馬卡洪接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訪問時指出,身為北約重要支柱的美國,對於這個跨大西洋結盟關係的承諾正在弱化,質疑北約是否依舊致力於共同防衛,更一度表示「我們現在正經歷北約的腦死」。
此話一出,也引起北約與重要盟國的反彈。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表示,並不同意馬卡洪的「激烈言詞」,北約方面則表示成員之間的結盟關係依然強大。不過,視北約為國安阻礙的俄羅斯則正面看待馬卡洪的發言,認為他的說法是「實話」。
Nato alliance experiencing brain death, says Macron https://t.co/FVTUU6sGIq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November 7, 2019
川普在10月突發決定,要將美軍撤出敘利亞東北、比鄰土耳其的邊境地區,讓許多北約成員大感意外。此舉讓同為北約成員的土耳其可以挺進敘北,建立自身所希望的「安全區」以維護邊境安全,並驅趕先前在當地和美軍並肩對抗「伊斯蘭國」(IS)的庫德族。
馬卡洪當時就批評北約未能有效回應土耳其的侵略行動,在受訪時他則警告歐洲的北約成員,不能再依賴美國來防衛北約盟國,認為歐洲應該據美國投入的情形,來重新評估「北約是什麼」的現實。他也呼籲歐洲開始將自己視為「地緣政治勢力」,確保掌握自身命運。
北約是在當年二戰結束後、冷戰開始的浪潮下成立,目的在於鞏固西歐和北美的安全合作。北約創始條約第5條規定,如果其中一個成員國受到攻擊,將引起北約組織成員的共同回應。然而,馬卡洪受訪時被問到該條文是否還有實效時,回答了:「我不知道」。
《BBC》報導,馬卡洪近年也持續在前線呼籲歐洲各國應加強內部的國防合作。然而,歐盟當中的另一軍事勢力英國,則強調北約對歐洲安全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川普則多次指控歐洲的北約成員國未能公平的分擔軍事開銷,過度依賴美國提供國防支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馬卡洪過去曾聲援庫德族,也發聲支持歐盟,他表示川普「並不認同我們的歐洲方案(European project)想法」,而在這個不安的同時,又逢中國崛起,以及俄羅斯與土耳其轉向極權,歐洲反而因為英國脫歐與政治不穩而弱化。
德國總理梅克爾則藉與和到訪的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Jens Stoltenberg)在柏林同台的場合上,表示馬卡洪「使用了激烈的言詞。那和我對北約合作的看法不同。」梅克爾承認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她不認為有必要予以全盤否定。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Maria Zakharova)則在臉書上回應,稱馬卡洪的發言符合現實狀況,是「對北約現況的正確描述」。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則指出,成員的結盟關係依然堅強,歐洲盟國也正投入更多國防費用,「現實就是我們共同合作」,強調一向透過合作強化共同防衛,「任何讓我們疏遠北美的嘗試,恐怕不只會弱化這個組織與跨大西洋的連結,也會弱化歐洲。」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為紀念柏林圍牆倒下30周年而造訪德國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日前也在德國東部的萊比錫(Leipzig)重申北約仍然相當重要,是至今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略夥伴關係之一。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NATO remains an important, critical, perhaps historically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strategic partnerships in all of recorded history." pic.twitter.com/p6xfSLRW4N
— The Hill (@thehill) November 7, 2019
《BBC》國防記者馬庫斯(Jonathan Marcus)分析,隨著北約高峰會將在12月初於倫敦登場,馬卡洪此時的言論顯示,屆時會上恐怕不會一團和氣。除了川普對歐洲軍費的老問題,近期敘土邊境的問題,也可看出美國與北約盟國缺少共同協調的戰略決策,使得馬卡洪認為,美國似乎正在背離歐洲。
馬卡洪指出,土耳其的行動尤其讓北約給予成員的基本安全保障產生各種疑慮,例如他就問到,若是敘利亞政府為了回應侵略,因此攻擊身為北約成員的土耳其,又該如何應對?馬克洪的觀點似乎是,隨著成員各自面臨漸趨複雜的安全挑戰,北約已漸無法達成應有的目的。
Macron warns of Nato 'brain death' as US turns its back on allies https://t.co/eBvZUEAmkR
— The Guardian (@guardian) November 7, 2019
馬庫斯分析,北約的問題不只來自單一美國總統,往後北約必須防衛多重的威脅,以及面對成員國之間對於威脅看法上的歧見。此外,部分北約成員對於根基於組織核心的自由民主價值,立場似乎逐漸失守,也是北約的挑戰之一。
據《BBC》,北約在1949年成立,抵禦共產勢力在歐洲擴張的威脅,而在二戰與英美並肩對抗納粹的蘇聯,成了冷戰期間西方的一大對手。蘇聯在1955年與東歐共產國家成立「華沙公約」(Warsaw Pact)軍事同盟,直到1991年瓦解,許多前華沙盟國後也相繼加入北約。
北約最初成立目的是促進「北大西洋地區的穩定與福祉」,但隨著過去的對手蘇聯不復存在,北約也需要找到新目標。1990年代中期之後,北約曾對前南斯拉夫(Yugoslavia)發動空襲,導致南斯拉夫軍隊撤出科索沃,另外也在阿富汗主導維和部隊的作戰。隨著北約成員擴張,俄羅斯也關切北約對其邊境的威脅,成為北約另一努力克服的問題。
馬克龍:“北約正在腦死” 默克爾不認同 https://t.co/zdcm6SoSu3 pic.twitter.com/q3GoG6miWQ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TradCn) November 7,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