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阿姆斯特丹的港口「福倫丹」(Volendam)。(湯森路透)
世界上首個由氣泡構成的水中垃圾屏障,近期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揭幕。這項「大氣泡屏障」(Great Bubble Barrier)計畫是由當地新創企業與政府合作,用簡單方法就能攔阻河中廢棄物,尤其小型塑膠垃圾,沖往河邊集中,可望減少部分從市內運河攜往大海的垃圾。
形成水中屏障的裝置是,一條長形多孔的管線,以傾斜的角度置於「Westerdok」運河的底部,全長約60公尺。透過向管線打入壓縮空氣,空氣會自管線上浮形成氣泡屏障,此時河水的自然流動,就會自動將河中垃圾沿著屏障沖到河邊的小平台收集。
前期測試顯示,這項裝置有助攔阻8成以上的浮游垃圾。
《衛報》(The Guardian)引述這項科技的共同發明人艾爾宏(Philip Ehrhorn)表示,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有超過2/3來自河川與運河,「如果必須攔截,會什麼不在河川裡完成?」艾爾宏並說,之所以用氣泡而非實體屏障,是要顧及運河的野生動植物與休閒需求。
Bubble barrier launched to keep plastics out of oceans https://t.co/aa6XGmVIfb
— The Guardian (@guardian) November 7, 2019
用氣泡裝置來攔截垃圾,可望能改善當前海洋的塑膠垃圾危機。《衛報》引述估計顯示,每年約有高達800萬公噸的塑膠會流落海洋,等於是每分鐘都有約一整個卡車的塑膠瓶罐、餐具等廢棄物倒入大海。
艾爾宏是德國造船師與海洋工程師,氣泡屏障的靈感來自2015年他在澳洲求學時,參觀濾水廠的經驗。艾爾宏當時看到有個階段的工作,是將水通氣、施放氣泡,「就像是按摩浴缸」,如此一來水中的小塑膠垃圾就集中到一個角落。這樣的作法給了他啟發:為什麼不直接在河川裡,用相似的方法過濾垃圾呢?
同時,三名業餘水手兼好友伊布林(Anne Marieke Eveleens)、佐特(Francis Zoet)和斯圖德(Saskia Studer)也想出了以氣泡設置屏障、攔下垃圾之餘還可讓魚類與船隻通過的設想。後來雙方合作致力這個構想,取得一項50萬歐元的永續企業獎金以及其他獎項的支援。
這個首座投入實用的氣泡屏障,計畫在阿姆斯特丹3年間24小時運作,輔助當地的河道清掃工程。現在該市的清河工作每年可以從水道中收集約4.2萬公斤較大型的塑膠廢物。至於氣泡屏障收集的廢物則會另外處置,並由塑膠垃圾行動團體「乾淨河川」(Schone Rivieren)所分析。
在阿姆斯特丹議會主管永續事務的多寧克(Marieke van Doorninck)表示,希望此舉成為成功的範例。她指出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很有吸引力,但人們通常不會想到河中的塑膠垃圾,而氣泡屏障建立之後,意味流入海洋的塑膠廢物會變少,是自然環境管制的進步,可以為人類、野生動物與環境帶來好處。
籌辦近期的「阿姆斯特丹國際水週」(Amsterdam International Water Week)會議的「荷蘭水友」(Netherlands Water Partnership)常務董事尼霍夫(Bianca Nijhof)表示,荷蘭是與水共存的國家,樂見更多類似的創新。
尼霍夫說,荷蘭有一半國土低於海平面,多處有洪患威脅,在2018年卻面臨乾旱,「氣泡屏障是提供清潔用水的一種解決方案。」
為了降低塑膠對海洋的危害,歐洲其他海洋國家也提出方案加強環保。《路透》(Reuters)報導,愛爾蘭氣候行動部長布魯敦(Richard Bruton)6日表示,將在2021年前課徵所謂「拿鐵稅」,即針對拋棄式咖啡杯徵收稅款,以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環境衝擊。
愛爾蘭在2018年已經連續3年,排放的溫室氣體超過配額,因此正在加強保護環境的措施。報導指出,愛爾蘭希望能對每只咖啡杯,課徵最高0.25歐元(現約新台幣8-9元),鼓勵咖啡族隨身攜帶環保杯,還能享有現在許多咖啡店的自用杯折扣。
根據愛爾蘭政府資助的報告指出,有約490萬人口的愛爾蘭,每年丟棄的拋棄式咖啡杯可高達2億個。鄰國英國在2018年,倡議者與議員也呼籲英國應設置類似的稅金,但英國不願採取相關行動,傾向透過自發措施來降低紙杯使用。
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表示,每年估計有800萬公噸的塑膠垃圾流落海洋。堆積在海岸線邊、海洋表面與海床的垃圾當中,有6成到9成為塑膠製品,常見的包括菸蒂、塑膠袋與飲食容器。
這些海洋垃圾會危害超過800種海洋生物,其中有15種是瀕危生物。海洋生物攝取到塑膠垃圾之後,也經由食物鏈,在人類消費海鮮時會進到人體。在過去20年間,微塑膠(microplastics)、塑膠微粒(microbeads)和一次性塑膠製品的大量出現,也讓問題更受凸顯。
微塑膠由於太過細小,無法由濾水廠過濾,並且會招致水中的毒素和細菌吸附在其表面。因為微塑膠看似食物,所以可能受魚類、兩棲類、昆蟲、幼蟲、海洋生物,以及海鳥等海洋動物食用,導致消化道阻塞。雖然微塑膠對人體的影響尚不明朗,但由於存在普遍,其影響被預期為相當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