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與大學合作,首先研究露宿者情況。(湯森路透)
新加坡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國民生產總值及生活指標遠超亞洲鄰近地區,然而作為貧窮的象徵,新加坡依然存在街友問題。新加坡一項全國研究發現,逾1千名人露宿街頭,當中流離在都會區人數最多。研究又發現不少剩街友也有工作,但為清潔或保全等低薪職業,人均收入僅新台幣3萬2000元。
《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與社會和家庭發展部合作,首次對全國露宿者進行研究,派出500名志工,以3個月時間走訪全國1萬2千幢住宅,並利用街頭活動吸引街友參與,從而接觸他們。
估計新加坡逾千名街友,當中近80%為男性,平均年齡為54歲,當中有35%的人士僅國小畢業,而41%則完成國中課程,但最不可思議是有2%人士擁有大學學位。當中的60%從事保全、清潔等低薪工作。平均月薪為1400新幣(約合新台幣3萬2000元),比月收入中位數3467新幣(折合近7萬9千元新台幣)有一段頗大差距。
1,000 homeless people found sleeping on Singapore streets: Nationwide study https://t.co/1VZlakgagC
— The Straits Times (@STcom) November 8, 2019
大約有50%人士表示,當他們失業、沒有固定收入時,便會到街上睡覺,或是他們無法支付房租及欠債,最後變賣房屋。而家庭衝突和亦是他們流落街頭的其中一個原因。報告指,這些街友多為在環境不好的地方居住,躲身在較大又舊的大廈之中,雖然有26%的人透過從房屋委員會(HDB)拿取的高額補貼租屋,但有些人不想與其他房客發生衝突,故寧願在外睡覺不回家。
研究又指,超過半數街友在外已歷時1至5年,近33%更露宿街頭達6年或更長時間。研究檢視他們分布,當中最多人在下城區、勿洛(Bedok)及加冷等都會區活動。而在豪宅區武吉知馬、新市鎮盛港、以及工商住業混合區的三巴旺則最少。
負責報告的教授Ng Kok Hoe(吳國和,音譯)表示,這份研究以晚上11時30分後開始,記錄在公共地方睡著或前來睡覺的人,當中的人需擁一張粗糙的床,並放了一些私人用品為準。
「儘管近年新加坡的政策和公眾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但其實是還有無家者,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未知之數」。吳冀此研究能了解在哪可以找到他們,以便日後能採系統性協助。
《海峽時報》指出,單是2018至19年1年之間,約有40%的人曾尋求當局協助,包括尋找議員及政府社會服務辦公室等。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官員Lee Kim Hua (李金化,音譯)表示,報告以「不論是否擁有房屋或租房,若在晚上不回去睡覺,均歸納為無家者」作准則。
「過去兩年,當局已加強與社區團體合作,接觸這些露宿人士,這是必要措施,因為一些人逃避政府的伸出援手,但面對慈善機構的志工則放下戒心」。
李金化指出,關鍵只要社區團體要與政府建立互信機制,「當街友準備好時,當局便能提供所需援助」。政府現時已與慈善團體「Peers Network」聯乘,建設了3個專門為街友的臨時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