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電腦、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取代了多數人類的勞動力,這樣的世界你會覺得不錯嗎?(湯森路透)
在近日一篇受訪報導裡,美國Tesla(特斯拉汽車)執行長Elon Musk表示:電腦、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似乎會是未來的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工作將被科技取代,人們將會只有少量的工作可以做,最終會是由政府支付花費給予持續生活。
"Computers, intelligent machines, and robots seem like the workforce of the future. And as more and more jobs are replaced by technology, people will have less work to do and ultimately will be sustained by payments from the government"
現代社會與勞動的型態,從19世紀開始就隨著工業發達時代到現今自由經濟的資本企業而有所改變。在這過程中,人類的精神層面與物質生活層面也受到這種轉變控制技術的操縱,而顯得更為不平等。然而以未來科技取代人類勞動力,並由某單位給予基本生活條件(物質或金錢等)的前提下,我們應當思考一些利與害,以及可能的後果。
人類自由的勝利
德國批判理論哲學家、社會學家Herbert Marcuse曾在其著作裡闡述人類在市場上,不再受迫證明自我價值之時,那將會成為人類文明的一項成就。
機械化與標準化的技術進程,可能釋放個人能量,進入一個未知的、超出生活必須之外的自由領域。人類生存結構本身將改變,個人會從工作世界強加在他身上異己的需求(alien needs)和異己的可能性(alien possibilities)中解放出來。個人將能自由揮灑對自己生命的自主權。註1
這也許是你我所嚮往的一種生活方式,不過說到底,這或許也只是個「理想」。在資本主義為目前世界的主要主導地位下,人類都還不能夠完美地處理其主義下的各種衍伸問題(包括資方與勞工問題),看著未來似乎即將完全地進入科技掌控世界的趨勢,我們不得不思考在其趨勢下,人類如何保衛追求物質慾望之的權利,以及世界進步的同時,被排除在外的群體將如何持續與整體人類維持共存關係。
實現解放勞動後的隱慮
如果實現了這種勞動力的技術轉換,想必會有主要的兩大群體出現在社會裡,一種已不再勞動,另一種則在他領域持續發展。假設一個國家不斷地前進發展,後者對前者會不會出現異議?而產生出另一種的不平等自由?進而演變出新的社會問題,嚴重時更是一種新型態的「族群」對立?
國家、社會的發展,不管在科技研發、文化層面等各領域,都需要以人的「意識」才能創造出來。哪天如果這些領域都被所謂的人工智慧給取代,且它擁有學習創造的能力來替人類打造新事物,那麼人類將會淪落為另一種荒謬的被奴隸物種,機器人將是我們的主人。而機器人反過來侵略人類的可能性也在許多電影故事裡大膽地被預測了。
消費階級制度的阻撓
誠如上述在他領域持續發展的群體,或許是出自於自己對國家社會發展的責任心為目的,但此目的絕對不是唯一。轉向他領域發展並賺取額外金錢的人,基於人類的無盡慾望,他們如此地積極賺更多錢,追求更上一層的生活品質或許也是其中目的之一。
當我們追溯人與商品之間的關係,其實就已經可以了解到「階級」這種生態是不可能消除的,它會以不同方式出現在任何地方。起初人與商品(出於自己的雙手)的親密關係,轉變為製造者與商品的異化關係,並延伸出令人誤認為一般人已經與中產階級以上的群眾有著相同的生活型態,看著同樣的電視節目,出門同樣以車代步...然而,「階級」卻以某種方式出現在其中,同樣功能性的產品以不同姿態出現(設計、品牌....)又畫分了-我跟你是不同身分-的階級制度。我們不必去強調瑞典五片要價近兩千塊台幣的洋芋片例子,生活上所使用的各類產品已經是事實。
現代社會的可悲,是一般人不斷地追求更好的產品來提升與自己不符的身分。假如實現科技全面取代勞動力的勞動解放,那麼沒有能力轉到他領域賺更多錢,或能夠直接性幫助國家發展的群體,他們只能夠領著固定的基本花費,如何能夠追求和一般生活不一樣的生活型態呢?這反而會使他們變得比原本的生活更不如,他們將活生生地被剝奪原本僅剩的追求物質享受的權利(或者應該說是唯一能夠在生活上感到與社會有連繫的消費活動),他們將會成為這世界的放逐對象。這樣的世界你還會覺得不錯嗎?
※作者為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
[1] 劉繼(譯) (2015)。單向度的人 (原作者:Herbert Marcuse)。臺北市:麥田,城邦文化出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