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台灣已經不再有親美友中的空間  

紀永添 2019年11月17日 07:00:00
國軍是保護台灣的重要力量,也是台灣最重要的籌碼之一,絕不可對外界的變化一無所知,更不應該以傳承之名,繼續故步自封。(湯森路透)

國軍是保護台灣的重要力量,也是台灣最重要的籌碼之一,絕不可對外界的變化一無所知,更不應該以傳承之名,繼續故步自封。(湯森路透)

隨著美中貿易戰長期懸而未決,兩國的關係日益緊張,再加上白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與俄羅斯並列為未來美國的戰略競爭對手,而讓美中兩國之間的衝突對抗,從經貿、科技領域再進一步擴展到了軍事、外交上。許多觀察家已經開始使用美中新冷戰來形容這樣的情勢,認為中國企圖在未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的野心已昭然若揭,而美國絕不可能輕易將寶座拱手讓人,因此兩強相爭勢必引發全面性的動盪。這樣的看法雖然已日漸成為主流,但在美蘇冷戰結束近三十年後,國際情勢、經濟樣貌、科技發展都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美中新冷戰很可能不會再像過去的美蘇冷戰一樣,以壁壘分明,兩大集團互相對峙、互不往來的方式進行。這從舊冷戰時期的蘇聯鐵幕,早已經換成了今日新冷戰時代的中國防火長城,就已可見一斑。

 

鐵幕變成中國防火長城

 

其實美蘇冷戰也是科技發展所造成的結果。冷戰之所以與前面兩次世界大戰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那是因為核子武器的發明,讓擁有核武的強權們忌憚直接爆發衝突,引起毀滅全世界的核子戰爭,因此改以冷戰對峙的方式,進行另一種的國力對抗。美國在冷戰結束後也從不諱言,他們明白不能與蘇聯進行戰爭,因此用結盟圍堵的戰略,來阻止共產主義擴散。這樣的策略直接造成了幾個結果,首先就是西方世界分裂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公約組織,這兩大集團與不是在戰略前緣的第三世界國家,成為了冷戰時期的三大板塊。北約國家與華約國家除了不直接往來,在政治、外交、軍事上全面對抗外,在經濟、文化、社會制度上也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雙方更時常在不同的國家打代理人戰爭,以爭奪重要的戰略據點,並削弱對方的勢力。

 

美國其實在這場新冷戰中面臨了截然不同的挑戰,民主制度正承受另一次的嚴峻考驗。(湯森路透)

 

冷戰時期所發爆發的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等,都是標準的代理人戰爭,美蘇兩國所領導的北約與華約國家,或隱身在交戰雙方之後,或直接出兵援助,彼此不直接開戰,而是透過第三方在別的國家進行戰爭。而要扶持一個代理政權發動戰爭,通常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經濟援助、外交折衝,因此代理人戰爭只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是檯面下兩大集團的經濟戰、外交戰、宣傳戰。冷戰時有一句話很經典,說「小麥就是武器」。美援麵粉的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快速穩定了許多國家的情勢,團結了美國所主導的圍堵圈,而美國最後也是以經濟戰贏得了冷戰的最後勝利。蘇聯垮在經濟崩潰、民生凋敝,這除了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在制度上所造成的差異外,其實也是美國與北約集團長期進行經濟戰的結果,貿易與經濟封鎖讓蘇聯走向了覆滅。

 

打敗蘇聯的方法如今不適用

 

冷戰結束後,蘇聯與華沙公約組織瓦解,全球化浪潮快速興起,特別是在網路技術的推波助瀾下,世界變的更緊密,每個國家彼此之間的貿易與金融依存度越來越高,網路更讓資訊的傳遞變的無遠弗屆,幾乎沒有界線,而中國絕對是這種新世界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這樣的改變其實也暗示了過去打敗蘇聯的方法在今天已經不適用了,在這個全球化垂直分工如此緊密的時代,很難再以同樣的方式打造一個新的圍堵網,特別是在網路通訊如此發達的時代,要再將這個世界一分為二,幾乎是不可能辦得到事。因此美國將中國視為未來戰略競爭對手後,所採取的是「科技戰圍堵、經濟戰破壞」的方式,圍堵中國的「百人計畫」與華為等科技公司,好阻止中國從美國取得最新科技,並破壞「中國製造2025」與「紅色供應鏈」,以削弱中國的經濟。

 

美國政府鼓勵美國企業返回美國,並利用貿易戰調高關稅的方式,讓外國企業離開中國,這都是新時代的經濟戰。在全球阻撓華為的5G網路佈局,以中國企業協助政府迫害新疆維吾爾族人為名,將許多中國大廠列入科技輸出黑名單,破壞中國的科技發展。這本質上與美蘇冷戰時的戰略沒有兩樣,差別只在於今日全球化的產業鏈中,很難一刀切,因此操作的手法更為細膩,也更為隱晦,不易被外界察覺這是一種新型態的冷戰。更何況美國過去長期投資中國,希望經濟發展能讓中國民主化,因此有許多牽扯不清的利益。對美國而言,堅壁清野的美蘇冷戰模式損失太大,美國政府也無法承受企業反彈的壓力,因此利用這種貿易戰的方式來削弱對手,同時又賺取關稅利潤,這可以算是新時代的新戰術,只是這種新戰術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弱點。

 

中國有輿論金鐘罩

 

沒有堅壁清野,或是無法像美蘇冷戰時一刀切,其結果就是讓雙方的關係呈現一種曖昧不明的狀態。在網路時代訊息無孔不入的情況下,對手可以利用操縱網路與媒體,來進行反擊。俄羅斯到底有沒有介入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目前眾說紛紜,但是這場選戰也讓我們看到了新聞媒體可以如何利用網路社群來影響社會輿論,並炮製新聞以達成特定目的,這早已成為了便宜又有效的新武器。這種模式在商業上被視為是市場行銷,但在政治上卻成為了可以左右民意、打擊對方政府的利器。而更重要的是,中國擁有國家級的網路防火牆,這個阻擋全世界一半網站與主要社群平台的數位長城,搭配網路警察與受政府指揮的網評員,一手打壓抓捕中國網路上的異議份子,一手宣傳美化共產黨政府的訊息,形成了世界上屬一屬二嚴密的輿論金鐘罩。

 

在這場新冷戰裡,西方的媒體報導與各種資訊受到嚴密審查,很難進入中國社會之中,但中國卻利用西方國家輿論自由的優點,積極利用各種組織與對外的宣傳計畫,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形成與冷戰時期完全不同的情況。中國的對外宣傳並不侷限在政治、外交層面,更擅長利用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來攏絡各國政客或企業財團,以利益來軟硬兼施,組成龐大的親中勢力,在世界各國攻城掠地,遊說對中國有利的政策。但相反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完全沒有辦法在中國自由活動,形成極為失衡的情況。近來美國政府要求中國外交人員要通報所接觸的聯邦或地方官員,就是要反制中國長年以來,對美國外交人員在中國活動時所施加的諸多限制,但美國的反制並沒有辦法立刻改變這種情況,許多國家更是長年任中國予取予求,毫不設防。

 

近來美國職籃NBA因為火箭隊總經理莫瑞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推文,而成為美中兩國價值觀衝突的最前線。多名現任球員指責莫瑞的發言不當,而讓美國副總統彭斯則在演講中批評NBA屈服於中國的壓力,又進一步引發前球星巴克利的反擊,說彭斯才應該閉嘴,並表示現在美國的大企業都在中國做生意,實在不應該因為一則推文而承受損失,造成軒然大波。再加上暴雪將支持香港的選手禁賽等事件,都呈現了一個很明顯的情況,那就是美國過去希望利用經濟發展來影響中國,讓中國走向民主化的期待是不切實際的。相反的中國卻利用經濟發展與網路媒體等攻勢,已經成功反過來影響了美國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美國社會對言論自由的價值觀。美國其實在這場新冷戰中面臨了截然不同的挑戰,民主制度正承受另一次的嚴峻考驗。

 

中國卻利用西方國家輿論自由的優點,積極利用各種組織與對外的宣傳計畫,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形成與冷戰時期完全不同的情況。(湯森路透)

 

而巴克利與彭斯的言詞交鋒,相信台灣人應該毫不陌生,因為過去十幾年來這是台灣政壇屢見不鮮的場景。台灣在美中關係良好且兩岸互動熱絡時,也曾大舉西進到中國投資,再加上歷史的糾葛,地緣的關係,台灣正處於中國施加壓力的最前線,目前美國社會所經歷的這些事,台灣早就見識過,已見怪不怪了。不過值得台灣社會進一步思考的是,當美中新冷戰逐漸成形後,對於台灣未來的影響會是如何?台商開始隨著美中貿易戰而回流、台灣戰略地位提升而使美台關係快速加溫,接連通過的重大軍購案,都是目前顯而易見的情勢。美國對中國進行的科技圍堵,經濟破壞,也都已經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兩岸關係,台灣恐怕已無法在這場美中新冷戰中置身事外。台灣未來會不會成為美中之間另一場代理人戰爭的新戰場,非常值得我們思考關注。

 

中國將強力干預台灣未來選舉

 

美國利用台灣來進行對中國的戰略圍堵,是從韓戰開始直到今天的基本架構,即使在美台斷交以後,這樣的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過,也是台灣繼續獲得美國軍事支持的最重要關鍵。因此美中新冷戰有很高的機率讓台灣逐漸回到美國印太戰略的核心,這往好的方面來看,戰略地位的提升可以讓台灣擁有更多的籌碼;但往壞的方面來看,這也會讓台灣成為兩強相爭下的最前線。過去美蘇冷戰時,代理人戰爭往往以內戰的方式呈現,讓國家飽受戰火蹂躪,分裂破碎,而台灣幸運的是這場美中新冷戰的第一章,卻是台商回流,而讓台灣獲益。只是可以預見中國未來絕對會進一步干預台灣的內部事務或各級選舉,以重新奪回這場代理人戰爭的主導權,台灣再冷靜克制都沒有辦法阻止這樣的情況。如中國最近接連奪取台灣的數個邦交國,恐怕就是一例。

 

台灣的科技業極度依賴美國,因此不得不參與美國的科技圍堵,但未來親美友中的空間將越來越受限,也變的更危險。(湯森路透)

 

過去台灣的幾次政黨輪替,其實剛好讓台灣可以左右搖擺,在美中兩大勢力之間尋求平衡。一方面爭取美國對台灣的軍事與政治支持,另一方面獲得中國市場的商業利益。但是這樣的情況在美中新冷戰成形後,是否仍然是個有效而且安全的策略,其實有很大的討論空間。畢竟外在的情勢已經有大幅度的轉變,在美中關係良好時台灣親美友中,以爭取最大的生存空間,這可以理解,但在美中關係轉變時,繼續維持這樣的策略,親美與友中的兩股勢力會不會剛好成為撕裂台灣的危機,這可能需要謹慎面對,以避免台灣成為代理人戰爭的新戰場。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台灣的科技業極度依賴美國,因此不得不參與美國的科技圍堵,而美國所發動的經濟戰,台灣是受益者,若這個情況繼續發展下去,未來親美友中的空間將越來越受限,也變的更危險。

 

美蘇冷戰長達四十年,畢竟圍堵與對峙不會立刻分出勝負,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五、六年內就結束,很有可能美中新冷戰將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目前僅僅只是開端。因為即使川普可以與習近平達成初步的協議,讓貿易戰暫時落幕,但就彭斯與巴克利的交鋒,可以看出戰場已擴張到價值觀的衝突,而這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立即化解的。歷史上鮮少有霸主會以和平的方式拱手讓出寶座,台灣也幾乎不可能置身事外,而軍事永遠是政治的延伸,當國際政治情勢改變時,國防事務也常常會跟著出現變動。雖然目前美中新冷戰的戰場在科技圍堵、經濟戰與網路媒體,不在於傳統的軍事戰場上,但國軍是保護台灣的重要力量,也是台灣最重要的籌碼之一,絕不可對外界的變化一無所知,更不應該以傳承之名,繼續故步自封,拒絕回應新時代的挑戰。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