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芳專欄:中國正促使外商撤資香港 

蔡明芳 2019年11月15日 07:00:00
香港事件惡化程度超乎預期,對於理性的外國投資人而言,將資金移出香港或撤資香港應是唯一選項。(湯森路透)

香港事件惡化程度超乎預期,對於理性的外國投資人而言,將資金移出香港或撤資香港應是唯一選項。(湯森路透)

在美國與中國雙方協商降低美中貿易衝突的第一階段協議之際,香港示威者於11月12日「再」發動罷工、罷課、罷市「大三罷」為目標的「破曉行動」,防暴警察直接進入香港中文大學,連續兩個半小時發射催淚彈、橡膠子彈等,造成數十人受傷的慘劇已引發國際媒體的關注與撻伐,更有許多人以30年前的中國六四天安門慘案來形容近日的香港事件。不管此次的決定是直接來自於中國政府或香港執政當局的決定,都顯示美國總統要求中國政府應遵守公平貿易的原則是做不到的。

 

公平貿易是要讓市場上的供需雙方都可以有話語權的機制,政府不能以產業補貼或放任廠商仿冒來降低自家廠商的生產成本,以增加其競爭力。這些要求背後都需要有嚴謹的法律規範與守法的精神,可惜的是,從中國政府近日處理香港問題的激烈手段顯示,法治對於中國而言是非常遙遠的。

 

撤資香港應是唯一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事件的發生地正是過去以自由貿易為核心,一個積極發展金融服務業的香港。香港事件惡化程度的嚴重性已超乎各界的預期,因此,對於理性的外國投資人而言,將資金移出香港或撤資香港應是唯一選項。

 

川普總統13日在紐約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發表演說時再次強調「放任中國洗劫美國企業、竊取智慧財產權,以犧牲美國企業為代價補貼自身產業,並傾銷商品,導致許多美國工廠關閉….」等情況已有不小的改變。但是,不管是產業補貼所導致的傾銷,或竊取智慧財產權所引發的外國企業利潤受到嚴重侵蝕問題,都是結構性的問題,需要有短中長期的具體規劃才可能逐漸改善。

 

時間長短的規劃對於企業的影響不一,對獲利不甚豐厚的企業而言,若中國允諾改善的時間拉長,則其利潤受到侵蝕的部分也愈大,最終仍面臨倒閉的危機。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對台灣與韓國廠商的影響是最明顯的。換句話說,若川普真正關心弱勢產業的生存危機,美中兩國第一階段的協議可能不會太順利完成。若順利完成,則無需期待協議內容有大幅減緩美中貿易衝突的可能。

 

更重要的是,美中貿易衝突的高度不確定性與香港衝突事件更加惡化之際,中國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已是非常確定的事,因此,不管美中第一階段的協議結果如何,在中國資本管制日益趨嚴的情況下,外移的廠商不會再移回中國,有能力移出中國的廠商也不會再停看聽。換句話說,第一階段的協議對於廠商的實體投資行為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僅可能對各國股市的波動產生影響。

 

注定了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時,台商與外商的決策形成強烈的對比,外資企業多是選擇撤離中國,但許多台商卻繼續在中國投資。30年過去了,以自由經濟為發展基礎的香港社會正面臨巨大的衝突。紅色供應鏈崛起對於台灣廠商的傷害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藉由竊取智慧財產權來打壓他國廠商以獲得自身利益是沒有大國與小國之分的。

 

由於中國的發展已嚴重損害他國的利益,特別是以智慧財產權為主要授權收入的美國,故美國總統川普為首的團隊一直抨擊中國的不公平貿易。香港過去是中國的重要門戶,中國龐大的製造能量搭配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兩者相輔相成,時至今日,香港的國際地位能否持續以受到質疑,更不用談中國內陸或沿海城市可以取代香港。

 

最後,本月5日中國人行降低中期借貸便利 (MLF) 利率5個基點,中國人行持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顯示中國政府急需維持貨幣流動性的重要性。若香港的情況無法受到控制,以及美中貿易衝突不會停止,廠商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將會加速下滑,民間消費會更趨保守,中國的經濟將更難有令人樂觀的期待。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