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至孟加拉的羅興亞難民。(湯森路透)
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庭(ICC)」法官14日授權,針對估計至少60萬穆斯林羅興亞人被迫從緬甸逃到鄰近的孟加拉,過程中涉及的疑似大規模迫害與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相關指控,進行全面的正式調查。
國際刑事法庭預審分庭的法官認為:「有理由相信可能發生了廣泛、系統性的暴力行為,將羅興亞人經由緬甸和孟加拉的邊境驅逐出境,以及基於種族或宗教原因,對羅興亞人進行迫害,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因此授權檢察官就管轄範圍內,調查孟加拉、緬甸的情勢。
這也是近日內第二次,緬甸在海牙面臨國際司法行動。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西非國家甘比亞11日也向在海牙的聯合國最高司法機構「國際法院」(ICJ)提出指控,稱緬甸疑似透過在西部的若開邦進行謀殺、強暴、摧毀社區等事,有滅絕種族罪嫌疑。
#ICC judges authorise the Prosecutor to open an investigation on alleged crimes committed against the #Rohingya in the situation in #Bangladesh/#Myanmar. Learn more about this decision & the next steps ⤵ https://t.co/pwvjywUZg8
— Int'l Criminal Court (@IntlCrimCourt) November 14, 2019
ICC首席檢察官班索達(Fatou Bensouda)在2019年稍早就申請,針對自2016年來的種族清洗指控開啟正式調查。緬甸並非《國際刑事法庭羅馬規約》的簽署國,但孟加拉屬於ICC的管轄國家。
該法院這次的決定,也設下ICC管轄權延伸的先例。
雖然緬甸不受ICC管轄,但透過主張若犯罪發生的地點,在此也就是大規模強迫驅逐羅興亞人一事,有一部分發生在羅馬規約締約國孟加拉,因此ICC可執行管轄權,此舉也意味ICC已擴大其國際國際執法的角色。
過去類似的案件還有敘利亞難民被迫逃離到條約締約國約旦,也向ICC提出。
#ICC Prosecutor #FatouBensouda welcomes today’s decision by the Court’s judges regarding #Myanmar/#Bangladesh situation: “With today’s decision, a formal investigation has been authorised, for crimes within ICC jurisdiction, allegedly committed on or after 1 June 2010” pic.twitter.com/xwx50lOWim
— Int'l Criminal Court (@IntlCrimCourt) November 14, 2019
另有關甘比亞提出的訴訟,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該國是代表57國參與的「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向國際法庭提告,預計在12月開始聽證。國際法庭過去大多處理邊境等法律爭端,但近年也經手違反聯合國公約、「恐怖主義」等情事。
據《聯合國新聞》,甘比亞指出,自2016年10月,緬甸軍方和該國其他安全部隊就透過大規模謀殺、性暴力,以及焚燒毀村等行為,達到全部或部分摧毀羅興亞人的目的。
甘比亞認為,這些行為恐違反聯合國《滅絕種族罪公約》,且雖自2018年9月起,已就上述指控向緬甸交涉,但緬甸持續否認任何不當。
ICC approves probe into Myanmar's alleged crimes against Rohingya https://t.co/J3SmXsASVH
— Al Jazeera News (@AJENews) November 14, 2019
《衛報》指出,在緬甸的暴行已遭聯合國稱為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甚至可能為種族滅絕(genocide),包括大量人命的喪生,女性與孩童遭到性暴力,家園遭到摧毀,導致約超過60萬人越境逃往孟加拉。
聯合國緬甸事實調查團負責人達魯斯曼(Marzuki Darusman)2018年曾稱,若開邦有「持續的種族滅絕」犯行。
身為緬甸實質領導人的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近年也因羅興亞爭議,持續遭各界批評。
《半島電視台》報導,翁山蘇姬和數名緬甸高官,也在13日遭羅興亞人與拉丁美洲的人權團體,於阿根廷提起訴訟,這也是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她,首次就羅興亞爭議遭司法調查。
人權團體提告時是根據許多國家的司法都接受的「普遍管轄權」(universal jurisdiction)概念,該訴訟要求緬甸高層官員與軍官,包括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蔡(Min Aung Hlaing)和翁山蘇姬等人,就少數民族羅興亞人面臨的「存亡威脅」付出法律代價。
緬甸人民大多信仰佛教,而以穆斯林為主的羅興亞人,向來被汙名化並面臨暴力對待。緬甸激進的國族主義佛教人士,也持續發動可說是「恐伊斯蘭」的活動,要求驅逐羅興亞人。
對此,實掌國政的翁山蘇姬,遭外界抨擊對羅興亞人的困境態度消極,未能提供保護。
據《衛報》,羅興亞人常被稱為「世界上遭迫害最深的少數族群」,先前約110萬羅興亞人大多居住在若開邦,但不受緬甸視為公民,等於陷入「無國籍」狀態。許多人權報告指出,自2016年起,約有60萬至100萬羅興亞人因種族清洗暴行,被迫逃往孟加拉。
緬甸激進的國族主義運動者堅稱,羅興亞人是來自孟加拉的非法移民,而羅興亞人則稱他們本來就世居若開邦。
2017年,警方和當地武裝勢力焚燒上百羅興亞人的村落,傳出疑似集體強暴女性與孩童,甚至無差別殺害平民等行為。
ICC授權調查後讓檢察官得以蒐集證據,可能成為傳喚或下令拘捕緬甸軍事、政治官員的基礎。《衛報》引述國際刑事法院的聲明指出,受害人一致希望國際刑事法院可以展開調查,「相信只有正義和問責,能確保發現到的暴力和惡行的循環得以停止」。
該法庭並未評估相關戰爭罪是否可能成立,但表示這可以是檢察官未來調查的一部分。
得知裁定後,《衛報》引述ICC檢察官班索達表示,這對遭到緬甸迫害的受害者來說是正面的訊息,希望在管轄權的範圍內,盡可能為受害者討公道,揭發事件真相,展開獨立並公正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