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端影像識別系統發威! 雷霆2000增程型飛彈誤差10公尺內

朱明 2019年11月22日 18:00:00
國防部委中科院研發具有射程300公里的雷霆2000增程型戰術飛彈;圖為今年漢光35演習時,國軍所擊發之雷霆2000多管火箭。(資料照片/李景濤攝)

國防部委中科院研發具有射程300公里的雷霆2000增程型戰術飛彈;圖為今年漢光35演習時,國軍所擊發之雷霆2000多管火箭。(資料照片/李景濤攝)

國防部以代號「雷昇專案」委中科院研發,具有射程300公里雷霆2000增程型戰術飛彈,據指出,該專案主要是研發具有更精準導引的戰術飛彈彈頭,除具有美方ATACMS使用的慣性導引與GPS模式外,更增加末端影像識別目標系統,使得戰術飛彈誤差低於10公尺之內。

 

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與雷霆2000增程型戰術飛彈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火箭,據指出,雷霆2000的MK-45火箭模組的火箭彈最遠射程約40公里,因此火箭彈發射瞬間,在離開發射架射時要一次性爆發動能,在數秒鐘內達到3馬赫,也就是火箭彈彈體內外結構與彈要承受住高溫高壓,否則就會發生彈體蒙皮被掀開或內部零件斷落,讓飛行中的火箭彈斷裂而測試失敗。另外,雖屬於無導引型的火箭彈,但在特定高度引炸所使用的引信則是另一個研發重點。

 

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圖)與雷霆2000增程型戰術飛彈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火箭。(資料照片/國防部提供)

 

 

射程長達300公里 「精準導引」成研發重點

 

至於雷霆2000增程型戰術飛彈屬於短程地對地飛彈,性能類似美國陸軍使用的ATACMS砲兵飛彈系統,早年中科院在研發「青峰」短程地對地飛彈曾有製造過;96台海危機曾以天弓二型防空飛彈,以「3124」專案順利產製短程地對地飛彈,並以「天弓二B(TK-2B)」與天弓二型防空飛彈混合部署,該型飛彈空軍在2020年編列4600萬餘元預算進行「地對地飛彈18年延壽驗證」。因此國防部多位官員對於製作射程超過300公里短程戰術飛彈的彈體與推進器,都表達了這不是問題。

 

因射程300公里雷霆2000增程型戰術飛彈,發射後的初速就不需要像雷霆2000火箭彈具有瞬間爆發力,與中國解放軍的衛士2D型火箭砲一樣,採持續推進概念,飛彈在飛行途中持續提供動能,有效率的飛行到最高高度後,提高飛彈的投擲距離,下降飛行的後段就由彈頭導引系統作精準目標識別來進行打擊,因此精準導引才是「雷昇專案」的主要研發重點。

 

ATACMS砲兵飛彈系統發射影片。(取自YouTube)

 

 

升級末端識別系統 實射誤差縮到10公尺內

 

據指出,火箭彈從無導引型、簡易導引型、到精準導引型都有,最基本的是以加裝陀螺儀的慣性導引,加上GPS輔助修正的模式,對於一般通稱射程超過300公里的火箭彈,事實上從外型與導引功能來區分,就是短程地對地戰術飛彈的性能,因此「雷昇專案」的研發工作上,重心就在末端識別目標系統上,以加裝影像識別目標系統等導引功能組件,來達成精準打擊的能量。

 

據了解,因各國在發展遠距火箭彈系統時,多採用末端紅外線識別目標系統,但該系統末端辨識時,太容易受到天候雲霧或是人工煙霧的干擾,雖然技術成熟但效果不佳而未採用。另外,在美方解除軍規戰術型IMU慣性測量模組以及INS慣性導航系統的管制後,更有助於各式飛彈的精準度,因此這些模組會加入「雷昇專案」中;加上近年來測試天弓三型防空飛彈時,改裝飛彈成為測試靶彈,因靶彈是飛到一定高度後,遙控轉向往下加速,成為對地攻擊飛彈,因此靶彈彈體的強度,以及測試中運用的飛行控制、航跡修正等技術,都將成為在研發射程300公里的雷霆2000增程型戰術飛彈,重要的參考數據與運用技術。

 

【延伸閱讀】
找不到直線距離300公里測評區域 中科院雷霆2000增程飛彈恐卡關
●雲峰中程飛彈機動發射車 改採雄二機動兩段式車輛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