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送中」活動持續下,匿議員選舉成為選民的重要政治表態。(湯森路透)
4年一度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在11月24日舉行,從「反送中」運動、再轉化為難以平息反政府運動,示威者從「和理非」逐步演化成勇武暴力抗爭,警方毫不留情動用各種武器甚至實彈抵抗,香港亂局無日無知。在社會在一遍「低氣壓」氣氛下,更甚選舉能否順便舉行,仍然是未知之數。作為沒有《公投法》,這場選舉被喻為對「黃」「藍」支持者的一次重要表態,更甚影響香港未來1年,在2020立法會選舉前的重要民意指標。
香港區議會選舉與台灣縣市議員選舉類似,以一人一票的方式選出地方民意代表。在香港分為18區中,再劃分成452個小選區進行投票。不過區議會選舉採取與立委選舉相同的單一選區的小選區制(Small constituency system),即一個政黨派出一位候選人出戰,得票較多則為當選,與台灣縣市議員選舉,政黨派出多人出選再按得票高低依序當選的不可讓渡制(SNTV)不同,連同由已在2019年初改選,代表鄉村的27席當然議席,共479個議席。
另外,由於香港沒有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5年一屆的選舉由1200人組成選舉委員會作「小圈子」投票。全體區議員會進行互選並選出117席可在特首選舉中投票的選委,佔選委總數近10%。由於採取全票制的「勝者全贏」,導致在區議會上一直佔過半數的親中派,盡掃117席,從而左右特首選舉。
面對隨時出現的警民衝突,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聶德權早前已表示,對區選投下設下三大條件,包括「確保投票當日沒有暴力示威和威嚇、沒有堵塞隧道、亦沒有破壞公共交通工具設施和沒有攻擊投票站的情況發生」,選舉才能如期舉行。
在「反送中」運動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的連登討論區,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無論這數個月衝突「遍地開花」也好,投票當日必定脫下口罩及黑衣,平平安安在早上7時30分票站開門後「早起床」前往投票。由於傳統上銀髮族普遍在較早時分投票,青年人希望盡快投票,以防出現變故突然關閉票站,繼而令親中派候選人當選。而網路上亦製作不少「溫馨提示」文宣,呼籲選民小心檢查選票是否出現塗汙、破損,以免成為廢票。
數月來警民衝突,促成民眾在投票時的警戒,人民與政府的信任早已煙消雲散。
《上報》訪問了三名港人,有剛到弱冠之年的年輕「首投族」、多年選區被親中議員自動當選的上班族,以及有兩名女兒的父親,談談「反送中」如何影響這次選舉,甚至對未來的想法。
6月12日港島金鐘警民衝突,掀起了反送中運動序幕。不少剛剛踏入18歲,被香港視為成年人的年輕人從政治冷感,最後走上街頭大聲吶喊,同時在同溫層紛圍下,聽從呼籲登記成為選民。根據選舉事務處公佈臨時選民登記冊,新登記選民達38.6萬人,創歷年新登記選民新高當中35歲以下的佔48%,18至20歲的首投族新增5.8萬人,總選民人數達413萬。
19歲的李小姐也是今屆「首投族」,面對香港目前情況,願意盡好自己首次公民責任,「抗爭是在體制外,但亦希望自己體制內出一分力」。李小姐表示自己曾參與2014年「占中」行動,並留守多日。「占中」行動最後經歷79天失敗收場,她亦帶著遺憾長大成人。「其實『占中』後一段時間,我對香港頗為灰心,這5年來不想再碰政治,然而這一次卻看到曙光」。
李小姐又認為雖然泛民主派與本土派想法不同,但放重話「就算泛民主派未必是我們的朋友,但建制(親中)一定是敵人」,又指同齡朋友深受「反送中」影響,「連一些的MK仔(意指潮童)朋友也登記成選民,『反送中』可說是對年輕人一次政治啟蒙」。
不過李坦言雖然仍抱一絲希望期望民主派勝出,但身邊長輩卻不以為然,「我母親由始至終沒有成為選民,因為她認為不論做什麼也鬥不過中共,投票也好做什麼也好,一切只是徒然」。
但就算失望、不能絕望,30歲的陸先生多年來有投票的習慣,但直言不屬熱衷政治的一群。「每次選舉到來也有投票的慾望,因為總覺得投票能帶來改變,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陸先生坦言,經歷「反送中」一事,對港府處理手法感到非常失望,「這數個月他們做了什麼,對警方執法問題沒有任何意見,真的令人失去信心」,三十而立擁有2位千金的他,會向6歲長女簡單教導香港現在發生什麼事,並甚教導她「遠離警察、避開危險地方」,「這沒有辦法,因為我見識過他們的可怕」。
陸先生坦言未來或會移民澳洲,但亦希望能在移民前她倆能在公平公義、有法治的地方中成長。「希望香港能重拾法治,因為有法治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若這場抗爭輸了,未來香港人將要拋開現有的觀念,在適者生存下接受另一套價值觀,在不道德中苟延殘存」。
但建制派坐擁大量資源,常向居民派發日用品小恩小惠,在利益導向下得到不少鐵票,被認為難以打破目前局面,但陸先生卻認為不必未戰宣敗,「我們在『反送中』中建立了黃色經濟圈,一直呼籲大家支持黃店(支持反送中商店),你看很多黃色食店大排長龍,一些藍店受不了一是倒閉、一是投降由藍轉黃,一日未知結果沒有什麼不可能」。
為了阻止建制派在沒有競選下自動當選,不少年輕人勇於站起來,成為政治素人挑戰親中派自動當選選區,包括黑道活躍的鄉村選區,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所有選區均要投票定勝負。
23歲任職記者的廖先生,所居住的銅鑼灣選區,建制派人士在上屆無人挑戰下自動當選,令他連想投票的機會也沒有。「我們稱這種情況為『白區』,2015年有68個,即意味有68名親中候選人自動當選」,不過今屆卻有一位因不滿警方處理抗議手法,憤然辭職最後參選議員的女警站出來。「有機會自己選出民代,必定要盡公民責任,進而重整區議會情勢」。
生活在經常出現警民衝突的銅鑼灣,汽油彈催淚彈漫天飛舞已成常事,不少抗爭者亦在該區道路上被警方拘捕。「這一次選舉是最近、最快不需要付出抗爭代價,卻能顯然民意的機會,從前大家僅放眼立法會選舉,認為區議會選舉僅民生事與我無關,但這次情況不同,我們要贏民意,將『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等主張發揚開去」。
曾協助前財務司司長曾俊華打特首選戰,前政治助理羅永聰在香港《蘋果日報》訪問中認為,香港在「反送中」爆發後本質已經改變,「變得不理性及麻目不仁」。「這次區議會選舉可被視為一場另類『公投』,視之為一場總表態」。這種說法廣泛在香港流傳,連遠在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也認為,這場選舉是港人在抗爭運動上顯示自己立場的「公投」。
然而三人均認為是次區議會選舉尚未達「公投」層次,但卻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表態。「這次選舉是反映民意所在,所出現的選舉結果是給政府一個重要民意表現。很多政治素人勇於出戰,他們做了努力,這回來到選民作配合,將政治主張、意志反映予港府知道」;「年輕人力求改變,得到公義公平的社會,反之長輩大多認為應支持政府,認為改變涉及風險,僅想安穩現狀,與其說是公投,倒不如說是一場世代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