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芳專欄:把握台商回流重建產業供應鏈

蔡明芳 2019年11月27日 07:00:00
當回台廠商愈來愈多時,特定的產業供應鏈必然再次被建立起來,這對台灣既有中小企業的利潤一定會產生正向影響。(攝影:張文玠)

當回台廠商愈來愈多時,特定的產業供應鏈必然再次被建立起來,這對台灣既有中小企業的利潤一定會產生正向影響。(攝影:張文玠)

近期,台商回台投資的資金來源是否從海外匯回引起許多討論。事實上,台商回台進行實體投資的情況,已如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和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所言是已經在發生的事。因此,將海外資金有無匯回和台商有無回台投資畫上等號是不合邏輯的。台灣社會該關心的應是如何留住回台的廠商,特別是在面對美中貿易衝突尚未停歇的當下,如何優化台灣的基礎建設,以符合新世代廠商的投資環境正是政府部門應該思考的。

 

台商回台投資的趨勢在短期內不可能停止,其原因除了美中貿易衝突外,中國內部的經濟情況也相當不穩定。2019年前10月中國逆回購已增加6.6兆人民幣,中期借貸便利也增加接近2.5兆人民幣。此外,本月5日中國人行降低中期借貸便利 (MLF) 利率5個基點,15日對省籍城商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利率1個百分點,18日又再將逆回購利率降低5個基點至2.5%,是四年來首次調降逆回購利率。

 

中國人行持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顯示中國政府急需維持貨幣的流動性。換句話說,在中國人民銀行日益寬鬆的貨幣政策下,對中國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之幫助仍相當有限。因此,人行的貨幣政策並無法真正對於基層金融機構提供有效的幫助。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IC)」董事長彭純今年9月就曾對中國的金融風險提出警告,表示未來中國將有更多銀行倒閉,在經濟成長放緩的時刻,化解金融風險將成為常態。

 

台灣具高階勞動力的誘因

 

在中國經濟與金融風險不斷提高的當下,有能力的廠商或產品附加價值高的廠商必然會盡快移出中國,同時,由於中國經濟快速放緩,可預期地,中國的需求也會持續減少,因此,廠商持續大規模生產的必要性也會降低。雖然東南亞國家擁有豐沛的勞動資源,但是,低工資的背後往往反應較低的生產力,因此,生產較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廠商到東南亞設廠不一定有利可圖。此時,台灣高階的勞動力就成為吸引廠商回台投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國經濟下行與美中貿易衝突前途不明之際,吸引更多廠商回台投資是政府目前施政的重中之重。在美中貿易衝突之初就已回台生產的廠商或許不是因為政府政策所產生的效果,但是,在政府幫助後續許多廠商降低投資障礙或加速行政程序之際,政府施政的積極程度必然會影響廠商回台投資設廠的意願。當回台廠商愈來愈多時,特定的產業供應鏈必然會因為廠商回台而再次被建立起來,這對於台灣既有中小企業的利潤一定會產生正向的影響。

 

因此,政府若可以把握台商回台的契機,不僅可以促進台灣的產業升級,也可以再次活絡中小企業的生意,帶動更多的就業。

 

如果台灣的產業可以升級,廠商的競爭力就會提高,此時,能否加入區域貿易組織就不是重要考量了。從馬前總統與中國洽簽ECFA以來,多誤認為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即可讓台灣經濟再度起飛,因而忽略產業升級才是治本之道。如果自由貿易協定有這麼好的促進經濟效果,印度應該要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而非退出。因此,期待政府部門可以把握此次台商回台投資的契機,讓台灣的產業可以順勢升級,進而緩解青年低薪與就業的問題。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