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量從450成長至2.5萬 南大西洋座頭鯨成功脫離滅絕危機

李靖棠 2019年11月26日 15:16:00
座頭鯨躍出海平面。(圖片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座頭鯨躍出海平面。(圖片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過去2個世紀的海洋,人類為了獲取鯨魚身上豐富且昂貴的經濟利益,在全球大量捕殺,造成各類大型鯨類數量急遽下降至危險階段。

 

為保護他們並維持海洋生態平衡,國際社會在多次協商後,組成國際捕鯨委員會(IWC),並於1986年通過《禁止捕鯨公約》,全面禁止商業捕鯨。

 

 

成功讓座頭鯨復育增長

 

《科學新聞》(Science News)報導,體重高達30公噸的座頭鯨(Humpback whales),在19世紀是當時人們海上獵捕的主要目標之一,也因此造成牠們的數量急遽下滑,甚至一度瀕臨滅絕的危機。其中在巴西周邊的南大西洋(South Atlantic)海域,1950年時僅存450頭座頭鯨,被科學界列入瀕臨滅絕的名單之內。

 

 

 

如今,英國皇家開放科學會(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最新報告顯示,耗時將近70年時間,成功讓西南大西洋海域的座頭鯨,由當初的450頭成長至2萬5000多頭的數量,回到商業捕鯨之前的93%水準,也讓此區域的鯨脫離滅絕危機。

 

 

成年鯨重量高達30公噸

 

座頭鯨(Megaptera novaeangliae)又名大翅鯨,「座頭」是日文漢字琵琶之意,是鬚鯨科(Balaenopteridae)的大型哺乳動物,成年後平均身長為11至16公尺,體重重達30多公噸。

 

牠們經常是單獨行動,最多不超過3頭同行。分佈棲息範圍極廣,從南極冰緣到北緯65度的廣闊海面,都能發現座頭鯨的蹤跡,但唯獨地中海東部、北極和波羅的海區域尚未有座頭鯨出沒紀錄。

 

水底視角的座頭鯨。(圖片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19世紀商業捕鯨讓座頭鯨差點滅絕

 

根據文獻記載,南大西洋海域的商業捕鯨行為,最早可追溯回1830年,由於毫無節制和濫捕,造成此區的座頭鯨數量在1958年時,減少至僅剩440頭的低點,所幸《禁止捕鯨公約》即時通過,鯨類才能以逃過一劫。

 

 

目前科學家所知,座頭鯨全球主要棲息地共有14處,7個在北半球、7個則在南半球。作為復育主力之一的美國,在通過《1973年瀕臨滅絕物種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後,致力於關注與保護座頭鯨的努力,並在2016年讓多個棲息地移出危險名單。

 

遷徙至夏威夷海域的座頭鯨。(圖片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新威脅:氣候變遷與海洋廢棄物

 

但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統計,瀕危名單仍保留5個座頭鯨棲息地,其中2個包含美國領海的棲息地:中美洲太平洋沿岸和西北太平洋地區;另外在西北太平洋的白令海(Bering Sea)與阿留申半島(Aleutian Islands)區域則非常嚴重,而美西沿岸至阿拉斯加沿海,也依然是座頭鯨高瀕危地區。

 

海洋生物專家澤比尼(Alex Zerbini)向媒體表示,他非常希望這個新數據,能讓此海域的復育程度,如同其他地區一樣成功。

 

但對他而言,卻又有著另一個憂慮,「我擔心,剛剛恢復數量的座頭鯨,將面臨新的環境威脅:氣候變遷和大量海洋廢棄物。」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