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柯文哲的絆腳石不是蔡英文

李濠仲 2019年12月06日 07:00:00
柯文哲對香港公民運動「此一時、彼一時」的態度,證實了自己不只是典型政客,還是自己打槍自己,格調比較差的那種。(圖片擷取自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對香港公民運動「此一時、彼一時」的態度,證實了自己不只是典型政客,還是自己打槍自己,格調比較差的那種。(圖片擷取自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原本幾乎已一腳跨進這次總統大選,但從年初訪美回台之後,一直沒有站上聲勢浪頭,只好退出戰局,卻又不甘寂寞頻繁議政,多數未和首都市長身分直接相關,倒也由此一再反映出個人政治格調。

 

尤其,他似乎把一路以來所謂民進黨、或說綠營人士對他的批評攻擊,當成是造成自己民意支持下滑的主因,此間容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地方,偏偏舉著綠旗罵綠營,未得「良知」讚許,加上屢屢自詡墨綠,當對年黑名單歷史應該略有同理心,反脫口而出「搞台獨的兒孫都在國外,就是騙子」,即使本來就不是他的支持者,恐怕也會覺得這樣的人是薄倖

 

柯文哲說「蔡英文民調回升,是因為香港反送中議題,加上第二名(韓國瑜)考太差,如果扣掉香港、韓國瑜,蔡英文沒理由贏得這麼輕鬆。」問題就在他對旁人的每一項批判,其實都更適合用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要不因為他自己也「考太差」,蔡英文、民進黨能如此遮蔽他的政治光環?

 

而他對香港反送中的態度,縱然已很清楚明確,可每一次在這議題上的發言,也必然是扣分,重點則不在他和蔡英文、民進黨分屬不同立場,或是有迴護中共之虞,而在他不斷和過去的自己有太多矛盾。

 

例如最近一次,他在受訪時說「要不是香港問題,這次選舉蔡英文一定很難選,但她嘗到甜頭,只要煽動對中國大陸的仇恨就可以了,但這也不能夠怪她,她就是忍不住,因為實在太便宜有效了。」

 

「煽動對中國大陸的仇恨」這說法本身就大有問題,因為幾個月下來,有太多關心香港局勢的民眾,包括海內外,多數人根本無需透過蔡英文或民進黨去了解香港,去同情香港,他們因反送中事件進而厭惡中國(更精確的說是厭惡「中共」),普遍是接受自由流通資訊後的意見成形,柯文哲向來滿腦子政治盤算和大數據,以為自己可以「下令柯粉不要投蔡英文」,或就此誤判,不知道反送中事件早是公道自在人心。

 

繼之,他發言時,顯然忘記自己曾在2014年7月2日的臉書上貼文說:

 

幾個星期前,我和一群來自香港的大學生座談,我們談到台北、香港近年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

 

我觀察到,香港和台灣,在近年來的公民運動有類似和互相影響的部分,從歌曲、口號到號召的方式,這裡面其實都表達出同樣的精神:追求民主、自由、開放政府、全民參與。

 

透過網路,港、台年輕人彼此加油打氣,甚至我知道,有一些年輕人也到香港聲援。透過網路,我們沒有時差地感受到香港的脈動,同樣的,太陽花學運的時候,全世界也同步關注著台灣,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國際觀--屬於公民的國際觀。

 

當時香港正逢有史以來,為爭取民主的最大規模遊行(七一遊行),柯文哲的談話,想必對來自香港的學生是為一番鼓舞,如今何以站在香港抗爭者的一方,就變成他口中的是在「煽動對中國大陸的仇恨」?「屬於公民的國際觀」又如今安在?明明今天香港反送中的能量,正是從當年柯文哲所稱許的香港公民運動堆疊累積而來,香港沒有變,支持香港民主自由的人也沒有變,香港抗爭不是政治表演,爭取的都是同一件事,唯獨柯文哲「此一時、彼一時」的作風,證實了自己不只是典型政客,還是自己打槍自己,格調比較差的那種。既是如此,這樣的人能在社會上擷取多大支持?柯文哲還能把敵人都鎖定在蔡英文、民進黨或新潮流身上?

 

造成自己原先眾望所歸社會形象不再,原因必然有環繞在他身上,那個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所造成的反差。加以他對政壇敵人的批判,不乏來自政治圈的恩恩怨怨,卻被他誤當成公共議題訴諸輿論,旁人常常聽得一頭霧水。如今,他彷彿變成每天有人「堵麥」的即時政治評論員,乃至自我限縮成「民進黨觀察家」,不免平白浪費了一個好好的首都市長。當年柴契爾夫人有句話說得好:注意你的心態,它會成為你的語言;注意你的語言,它會成為你的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它會成為你的人格;注意你的人格,它會影響你的命運。柯文哲當作如是觀。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