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蔡韓相比,前者適合順風順水的選戰,後者比較容易從逆境中翻轉取勝。(合成照片/蔣銀珊攝)
選舉民調最怕政治干擾,放眼藍綠兩黨總統初選的民調,不外乎有綠營支持者放話「唯一支持韓國瑜」,因為彼時他們認為韓市長是最弱的候選人,有利於蔡順利連任。反觀民進黨總統初選時,藍營支持者亦有「唯一支持蔡英文」的策略表態,理由就是認定賴清德是比較有戰力的競爭者,不能讓賴勝出。
「策略性表態」不是故意欺騙說謊,尤其受訪者回答投票意願時,誰能保證回答會去投票的受訪者明年1月11日鐵定完成投票?不回答或拒訪者,不等同放棄投票,這些將近三成甚至更多比例者,在整份民調呈現結果時,肯定是毫無聲音或意見者,但是他們的投票行為,難道不會影響大選結果?盡信民調,肯定會為選戰帶來不可承受的痛苦,看看去年台中市長林佳龍的挫敗,即可得證。
「亡國感」是種很玄的意識號召,在各世代間存在不相同權重的影響。年輕人對於近來民進黨政黨票廣告中的文青風味芒果乾,可以真情流露而買單認帳,但對於販夫走卒的庶民體驗,認是「文藝廢」而毫無生活效益,也不容易同感共鳴。有一些更基層庶民的聲音,在於「反送中」的反對與異議,因為先前香港動亂嚴重時,香港六合彩停開,這些金錢博弈者甚至對於反送中產生厭惡感。這是少數聲音與弱勢族群之一,他們對於大選意向,勢難從民調結果反射出來。蔡韓相比,誰比較能夠吸引平常不關心政治的弱勢族群願意花時間出來投票?過去這些族群肚子扁扁也願意力挺綠營,如今呢?民進黨可有信心繼續讓選民肚子扁扁也要挺綠反藍?
其次,韓陣營對於庶民對戰權貴的操弄,顯示技巧笨拙、議題掌握不夠精準。在綠營與側翼攻防下,炒房事件、農舍事件、砂石事件等等議題發酵,更讓社會大眾困惑權貴與庶民的參照標準為何。總統相比市長,前者當然是政治權貴;在首富之前,蔡與韓都是財富庶民,哪比得過首富?這些攻防不會影響韓的傳統支持者,但對於知識藍或菁英藍這些特殊族群,就能產生干擾作用,致使投票意願動搖而不能堅定支持藍營。
宮廟成為政治造勢場所,這是鞏固基本盤的相應措施,不能簡化而忽略。過去韓市長維安強度不高,能與其近身接觸的場域大多位於宮廟,可是現在維安強度提高,韓蔡相比後,韓的宮廟人潮確實勝蔡一籌。韓營是「普遍熱」,蔡營是「選擇熱」,前者無須刻意動員,後者則是有動員才有熱潮。綠營選戰攻打至此,可能要問問基本盤的掌握強度是否已經足夠。
第三,以小黨分食政黨票的競爭力來論,綠營危機相對明顯,面對民眾黨與時代力量的瓜分搶食,這些票源分散的影響,不是「下架吳斯懷」即能對沖抵銷。平面媒體日前民調指出蔡賴配支持度53.12%、韓張配支持度僅有15.47%、宋余配則有4.66%,依表態後支持率總和推算得票率,蔡賴配得票率高達72.52%,如果以2016年有效投票數估算,蔡賴配可拿下將近890.8萬票!這是非常奇異的數字,明顯意義在於民調結果可能失真失準。綠營可從民調得到比較真實可信的趨勢,那就是總統支持度與政黨支持度、區域立委支持度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差距。直白講,綠營的母雞效應非常有限或是發揮不足,相比藍營而言,這是國會不能過半的警訊。
蔡韓相比,前者適合順風順水的選戰,後者比較容易從逆境中翻轉取勝。在2016年總統與立委大選之前,2014年地方選舉大勝,已經為綠營帶來完全執政的樂觀期待;藍營在2018年地方大選取得普遍勝選,這股民意是否依舊?能否轉移而支持總統與立委?恐怕不是「鐘擺效應」對決「骨牌效應」。「亡國感」與年輕人的狂熱支持,阻止去年韓流繼續發生「骨牌效應」;民進黨在立法院的一黨獨大與鴨霸立法,不能鼓動「鐘擺效應」,讓2018年大敗擺成2020年大勝。
國民黨要從地方勝選優勢,找回區域立委的勝選期待,再從區域立委的勝選氛圍,推高韓當選總統的普遍樂觀。民進黨則是加強總統的母雞效應,連結區域立委,翻轉劣勢選區,看看「愛蔡及烏」的投票連結能否有效發生。換言之,明年大選是「討厭民進黨」對決「討厭韓國瑜」的戰爭。藍營只要能訴求「討厭民進黨」的造勢成功,在藍綠對立的激情下,總統與立委選情均可互助互利。綠營則要積極攻打「討厭韓國瑜」,訴求「一人毀全黨」同理於「下架吳斯懷」的選舉操作,個別點名與集中火力攻擊,定是綠營會持續操持的選戰策略。
蔡英文應該看見選戰的危機,韓國瑜則應該看到選戰的轉機。台灣未來四年能否有新契機與新氣象?應該不是等到芒果乾滯銷或韓流退潮以後,再來後悔與失望。
※作者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