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美關係不容一廂情願

韋行之 2019年12月24日 00:01:00
川普政府重要「友台」、「知台」決策者(左薛瑞福/右波頓)的更迭頻繁,讓台北憂慮其對台政策的連貫性。(合成照片/湯森路透)

川普政府重要「友台」、「知台」決策者(左薛瑞福/右波頓)的更迭頻繁,讓台北憂慮其對台政策的連貫性。(合成照片/湯森路透)

維繫台灣和美國雙邊關係的要素除了基本政策方針,就是人。現階段台美關係處於史上最佳的原因,固然與美國川普政府上任後,明確調整過往美國對中國的「交往政策」有關,也與台灣總統蔡英文上任三年半以來,在兩岸關係上的自制與政策一致性,獲得華府肯定與信任有關。川普政府積極建構「印度太平洋戰略」作為有效制衡中國崛起的新戰略,台灣處於北京苦心積慮搶奪的西太平洋戰略位置,自然備受華府重視。

 

尤其過去兩年多以來,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有助於台美關係改善與增進的法案,最具代表性的就屬提升雙邊高層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川普不但簽署,也實際落實。有別於民主黨執政時期的歐巴馬政府,川普政府更勇於在公開場合凸顯台灣的戰略重要性,也在包括台灣邦交戰與國際參與場合,替台灣仗義執言,邀請日本、澳洲、歐盟等重要國家力挺台灣。

 

但政策的調整與推動更需要人。不容否認的是,川普政府內部重要亞太決策者,多屬「友台」或是「知台」人士。舉凡白宮國安會、或是國務院與國防部負責亞太與印太事務官員,多屬上述瞭解台灣戰略價值的核心決策者。他們給層峰的建言,見諸於美國副總統彭斯和國務卿龎培歐多次讚揚台灣在印太地區中不可抹滅角色的發言。

 

但儘管台美關係的基本面良好,高層溝通管道暢通,但兩個不可掌控的變數仍然讓台灣不能過於一廂情願。一是川普個人對台灣的理解以及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二是川普政府重要亞太決策者的更迭頻繁,讓台北憂慮其對台政策的連貫性。

 

關注「印太戰略」藍圖後續

 

今年9月初,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去職,成為川普上任三年來第三位離職的國安顧問。這個職務理當是總統的首席國安幕僚,卻被川普棄之如蔽屣。波頓的強硬性格無法見容於川普和他的核心圈,是導致他離開的導火線。他的「鷹派」外交路線,以及在攸關中東與北韓議題上與白宮主流派立場分歧,再加上被川普的核心幕僚排擠,都是波頓波頓走人的主因。

 

但波頓對台灣的友好卻是不爭的事實。他不在公職期間曾多次主張台美復交,也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他擔任川普的國安顧問時,居間策動諸多友台政策,包括今年年初他與台灣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在華府的會面,創下台美國安最高層官員會晤的紀錄。他的去職,固然與台美關係無關,也不致讓現行川普政府對台政策出現大轉彎,但總是引人憂心。

 

波頓的繼任者是原本負責國務院人質事務的特使歐布萊恩,他的專長不在亞太事務。所幸他立即提拔原白宮負責亞太事務的資深主任博明為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是少數在白宮「存活」迄今的官員,而且處理亞太事務長達3年,對台事務熟稔,政策不致有所改變。

 

最新令人遺憾的人事變化來自國防部。現任國防部負責印太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薛瑞福也遞出辭呈,將於本月離職。薛瑞福離職的原因眾說紛紜,他自己說是家庭因素,他有5個子女,過去兩年因為工作繁忙,經常必須前往亞洲出差,讓他身心俱疲。但也有一說是他與他的長官,也就是國防部次卿魯德理念不合。無論如何,在川普競選連任前一年,薛瑞福這麼重要的政策執行者選擇離職,再加上國防部也有好幾個重要職缺尚未補實,都讓外界憂心未來一年國防部如何有效執行其全球與印太的軍事戰略。

 

薛瑞福具豐富亞洲安全與軍事事務背景。在小布希政府時期就曾擔任國務院亞太副助理國務卿,經手當時民進黨政府執政時期的對台事務與兩岸關係。他師承小布希政府時期的副國務卿阿米塔吉。由於川普第一次競選總統時,阿米塔吉曾連署「反川普」信函,成為川普的黑名單,一度也讓薛瑞福被貼上標籤。所幸前任國防部長馬提斯力薦,他才順利進入國防部。不過當時一度盛傳原本薛瑞福也是國防次卿的人選之一,最後被降了一級成為助理部長,可見川普陣營對他的提防。

 

但薛瑞福依然盡忠職守,不僅擘劃川普「印太戰略」藍圖,更身體力行執行與主要印太地區國家安全合作。本來立場就「友台」的薛瑞福也不時在公開場合與「國防授權法」案中,強調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安全重要性,他更高調地拉抬台灣在印太戰略中的安全角色。

 

中美貿易協議的關鍵時刻

 

今年6月,薛瑞福在一次演講中說,美國已見到中國正在以全政府之力恫嚇,並破壞台灣穩定,對台灣的脅迫和威脅也同樣破壞地區穩定,美國將協助台灣抗衡中國的壓力,包括直接協助台灣建立能力,防範中國對台灣選舉的干預。他於10月初訪問中國前夕還公開強調,將向北京表明美國對台灣的政策立場與關切。他指出,「同樣是民主政體,美國支持台灣,並希望看到選舉以自由、公正及不受威脅的方式舉行。」此外,薛瑞福對於新疆和香港議題上對中國的批判也不假辭色。

 

由於波頓和薛瑞福在川普政府內都被視為「友台」與「敵中」派,在川普急於和北京達成貿易協議的關鍵時刻,這兩位「友台」大將相繼去職,不免引發台北的憂慮。縱使他們選擇離開川普政府不必然和他們對中與對台政策立場有關,但失去兩位能夠在美國政府決策體制內重視台灣角色的官員,對台北而言自然是遺憾之事。

 

當務之急,台灣除了必須持續深化與川普政府內部友台決策官員的溝通,也有必要藉由蔡英文連任勝利作為進一步鞏固台美關係的籌碼。特別是川普身陷彈劾麻煩,急於在諸如美中貿易談判與北韓關係等對外事務上達成象徵性政績,會否因為一己之念,就讓台灣利益受損,這是台灣政府必須時時提防、未雨綢繆之事。

 

台美關係的強化,個人因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對美國、學界、國會、輿論以及社會的公眾外交。在全球都對中國提升戒心之際,台灣的國際形象更趨良好,台灣更應善用此一優勢,讓川普政府持續重視台灣的戰略價值。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