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走勢至此,想要改變投票傾向,蔡韓陣營必須先考慮哪些族群適合充當目標客群。(合成畫面/張哲偉攝、Wecare高雄提供)
總統與立委大選走勢至此,蔡陣營巴不得盡快投票,了結連任的不確定性;韓陣營期待時間拉長,足以發酵逆轉勝的氛圍與轉機。區域立委情勢誰優誰劣,地方見聞的準確度遠遠勝過民調結果;政黨票因為泛綠光譜者眾、泛藍屬性者少,票源沒有擴大的前提下,情勢發展對於民進黨顯然不利。
蔡總統期待母雞效應帶動區域立委和政黨票選情,然則藍綠地方經營有異,單以政策買票的去年經驗來說,恐怕還是會有不如預期的風險。如果政策買票全然發酵而有作用,去年的地方大選,不可能綠6藍15的選舉結果。選民愈來愈有獨立判斷性,這是台灣的民主與進步。
日前正副總統政見發表會後,輿論重視三黨候選人的表現優劣,惟以過去選舉實務而言,政見發表會的直接影響有限,不容易改變投票傾向。只有政見發表會後的媒體炒作和輿論運作,才能推動後續的選舉作用,例如棄保作用或西瓜效應。韓陣營若想總統大選能夠翻盤,政見發表會的奇襲成功與論述完整,可以爭取「知識藍」與「菁英藍」的肯定,地方選情的輿論有所改變,才能帶動西瓜效應,讓猶疑者或游離者改變原來的投票傾向而有轉投作用。
蔡陣營企圖穩定領先優勢,無論這樣的優勢是存在於紙上民調或是投票必然,猛打青年族群的文宣牌,除了要鞏固票源優勢,更要確立領先盤的基礎能夠穩定牢固。直言之,只要年輕世代投票率不到五成,蔡陣營不能放心領先優勢能夠轉化成為勝選必然。網紅牌積極出招,縱然可以拉攏年輕世代的吸睛聚焦,但是網路運作過度,揮之不去的豢養網軍疑雲,亦可隨之起舞而有負面影響。
以兩場公辦政見發表會的結果來論,蔡賴陣營顯然沒有論述宏圖觀的政見與未來台灣如何建設與發展,欠缺想像性,不能喚起選民的熱情期待。對於韓張陣營而言,政見夾雜於攻防之中,手板提示易懂且完整,是有用心對待政見論述。蔡賴對於在野攻擊,其弱勢顯現於經濟面的政策論述看不到過去成果與未來成長;主權面的政績主張也沒有實據證明,很多國際組織依舊不能參與;在親中與親美的區隔上,選民可以分辨親中所帶來的亡國感,但從親美的過往作為,也無法看到主權伸張的存在感。
在美國的鼎力幫助下,世界衛生大會、國際刑警組織、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參與依舊受到打壓與阻礙。中國的崛起,讓蔡政府參與RCEP與CPTPP等國際經濟組織受到不可迴避的障礙與阻力。台灣若不想淪為一中框架下的地方政府,而要繼續對抗中國,蔡政府的兩岸政策顯然不能解決兩岸僵局,不可能改變當下局勢。只要蔡賴陣營自陷於「浴缸」定位,韓張的「大海」攻勢,恐怕會讓往後的選戰攻防顯現藍強綠弱的轉變。
選戰走勢至此,想要改變投票傾向,必須先考慮哪些族群適合充當目標客群。韓陣營必須減少年輕世代的誤解與厭惡,事實勝於雄辯,事實才能打垮謠言,年輕世代對韓的不信任與不放心,訴求台獨對戰中華民國縱然不失分,但也很難打動年輕世代的天然獨,畢竟中華民國不是他們真正的國家認同,台灣才是。
蔡陣營面對內政欠缺普遍而共同有感的政績認同,只能分眾訴求、各個感動。想要繼續完全執政,缺的是完整的信賴,害怕一黨獨大後的派系分贓愈來愈囂張,更恐懼官員不知自律。民間有「楊蕙如們」、官場有「蔡碧仲們」,如此官民交相賊,吏治如何清廉有效能?輕忽楊蕙如與蔡碧仲的輿情發酵作用,蔡總統想要追求繼續完全執政,顯然不知道民心所向與民意所懼。
※作者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