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在洞穴裡等待風暴過去:記印尼日惹FFD紀錄片影展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9年12月31日 13:00:00
印尼日惹FFD紀錄片影展(Festival Film Dokumenter)(作者提供)

印尼日惹FFD紀錄片影展(Festival Film Dokumenter)(作者提供)

在凡事都能被拆解為小標的時代,要簡述印尼日惹FFD紀錄片影展(Festival Film Dokumenter)似乎並不太難:「東南亞第一個紀錄片影展」、「藝術城市的影像盛事」、「日惹紀錄片工作者的年度聚會」、「印尼獨立紀錄片的展演、教育及典藏平台」……都可以是FFD簡單扼要的定義。

 

而本屆影展的精神標語「記錄餘緒,找尋未見,發掘觀點(Recording the remnants, Searching for the unseen, Finding insights)」不僅話出紀錄片創作的動機及底蘊,更清楚標記FFD及所有影展欲藉由串連、編組及展示紀實影像來回應現實的自我期許。FFD的歷史及精神得以被簡要濃縮,然而要精準側寫標籤下的影展面貌,或忠實傳達日惹獨到的藝術氣味,卻又顯得困難。與其話說從頭,不如從今年影展的閉幕式開始寫起。

 

一波多折的閉幕式

 

據說今年日惹的雨季晚了,通常在12月來勢洶洶的雷陣雨,在前幾天完全不見跡象,直到閉幕前一天,像是積蓄多日般的雨彈才劈哩啪啦地往全城砸下,干擾了看似瘋狂卻亂中有序的日惹交通,也影響了主場地發電機的運作。閉幕這天電力尚未恢復,所有日場放映因而被迫取消,晚間的閉幕式也遲遲無法開始。幾天來早已習於延遲的大家並不以為意,在飯店酒吧喝酒聊天,意外促成一場行前酒會。

 

延遲了快兩小時的閉幕式熱鬧不減,本地創作者無論有無入圍,都在今晚齊聚一堂。好不容易恢復電力的大禮堂,空調卻還是無法運轉。在沒替得獎者歡呼鼓掌的時候,大家的手也沒閒著,各自用傳單手冊搧走高朋滿座帶來的滿室熱氣。心裡默默希望頒獎節奏能再快一點,好能轉場到閉幕酒會喘一口氣。

 

頒完最後一個獎項後,影展主席Henricus Pria上台發表結語,Pria先以英文為典禮的延遲致歉道謝,接著說要用印尼語說一則故事,故事說完,想當然爾全場鼓掌,而鴨子聽雷的外國人們只能面面相覷。

 

影展主席Henricus Pria(左)(圖片取自Festival Film Dokumenter - FFD Jogja臉書

 

「我們只有一個洞穴」

 

酒會在戶外放映的場地舉行,說是閉幕酒會,其實更像露天學校舞會,舞台變成舞池,被忙了一週的影展志工們佔據。銀幕上是七天來的側拍影像,畫面中盡是志工的忙碌身影,不同於多數影展集錦側重影人的習慣作法,令人感受到FFD對志工朋友的重視及感謝。DJ放著連串印尼流行歌曲,每首都伴隨著全場齊唱。

 

整天忙於排除狀況的Pria此時總算放鬆下來,抱著瓶瓶罐罐走來走去,要自製調酒給大家喝,有了幾分醉意的他,這才用英文再說一次他的故事:

 

據說在非洲大草原,每當有暴風雨來襲,所有動物都會就近找到洞穴藏身避災。此時的洞穴裡,不分肉食草食,不論掠食或被掠食,所有動物只能拋開天性,共處一室,靜待風暴過去。「我們只有一個洞穴」,Pria手往下指了一指,故事到此為止,不再解釋。沒有明說的是突發狀況之下,影展單位面對各方意見的為難;只可意會的是因缺乏資源而必須妥協博奕的產業環境。

 

對話當下,不遠的舞池依舊青春歡騰,令人慶幸風暴過後的夜晚狂歡照常。

 

知識的生態系

 

故事隱喻神奇地延續著這幾天持續映入眼簾的詞:「生態系eco-system」。無論在影展論述上,或與當地朋友的對話間,此詞經常用以描述當地的藝術環境,尤其強調透過跨領域和跨單位的研究、策展、創作及展演來創造維護某種「知識的生態系」(eco-system of knowledge)。在一週的互動後,深刻感受到這也許真是最能精準描繪日惹藝術場景的詞彙,做如是想的源頭,起於一次意外造訪。

 

Kunci」是日惹藏身巷弄的藝術空間之一,前身為20幾年前成立的讀書會及出版工作室,以印尼文的「鑰匙」為名,取其體積小巧卻功能關鍵之意。雖在此處以藝術空間形容之,其實成員們非常抗拒將日常工作定義為「藝術創作」,而更期許透過研究、討論及出版,促進知識流動。

 

Kunci藝術空間(作者提供)

 

Kunci位處民宅平房,須穿越一片庭院才得見門內透著溫暖黃光。若無指引,連計程車司機也迷失方向。房內擺設簡單但應有盡有,簡單的廚房及衛浴讓這裡曾是許多藝術家在日惹短居的家。書櫃滿是私下影印的英文書籍及亞洲跨國友好團體的贈書。成員們透過翻譯工作、海外駐村計畫或開放國外藝術家進駐,以及手工印製小誌(Zine)及日曆等接案工作來維持空間營運及個人營生。

 

政府資源有限,然而成員們並未如大多數創作者一般,須另謀正職維生,反而藉著持續的藝術工作(雖然他們非常抗拒這樣的指稱)來自給自足。

 

Kunci主要成員之一、策展人Fiky Daulay描述Kunci的運作(作者提供)

 

Kunci主要成員之一,同時也是這次FFD「眼見為憑:感官人類學影像展 Sensory Ethnography: Eye Witness」的策展人Fiky Daulay亦以生態系來描述Kunci的運作。翻譯、出版、創作、策展等工作如幫浦,推動知識輸入輸出,靠著與其它單位的互動交換,循環自然形成;其間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則進而建構出一套永續經營模式。

 

生態系下的綿密連結

 

Kunci這樣的小型生態循環,也必須在日惹這個更大的藝術生態圈中才得以存在。Kunci位於日惹南邊,無數獨立藝廊和展演空間散落該區。當地主要的展覽空間,同時也是FFD展演場地之一Kedai Kebun Forum每年設計印製日惹當代藝術地圖,供參觀者免費索取、按圖索驥。

 

圖中密密麻麻標示了約50個機構,以插畫將當地生猛活潑的藝術場景具體而微地顯像。若將FFD置於這份場景地圖之上,會發現它是這有機系統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是選片及放映,更致力於延伸觸角、搭建鍊結,使系統內各自獨立運作的局部得以匯聚激盪、促成整體的吐納循環。

 

Kedai Kebun Forum設計印製的日惹當代藝術地圖(圖片取自Kali Kala Yogyakarta臉書

 

舉例而言,透過與Kunci的合作,讓Fiky與夥伴們的研究有了發表空間,並透過主題論壇,捲入更多外部聲音參與交流。又或者舉辦「閉門粗剪試映會 Work in Progress」,放映當地導演最新作品的粗剪版本,邀請國內外產業人士觀賞反饋,為當地紀錄片創作者帶來曝光,並創造聆聽外部聲音的機會。

 

甚而簡單如邀請本地獨立樂團於開幕表演,或邀請當地藝術家設計影展主視覺,並於影展特刊為文介紹等等,小處中俯拾皆是FFD活化當地藝術活動的用心。透過與海外策展人的客座策展,及跨國合作的各式工作坊,也將不同文化背景產出的影像創作引入日惹的藝術場景。於是FFD不只是放映電影的場域,更是匯聚藝術能量的力場,也成了資源匱乏之下,所有人彼此合作,甚而是彼此忍讓,以求共存的狀態縮影。 

 

FFD邀請本地獨立樂團於開幕表演,處處可見影展活化當地藝術活動的用心。(作者提供)

 

也因高度合作,當地紀錄片圈及藝術圈的互動極其頻繁,創作者們彼此熟稔,形成綿密的人際網絡,只要認識其中幾位,短短幾天內就可靠著介紹,自然認識更多朋友。

 

在台灣,不同領域長期壁壘分明,近年許多策展單位藉展覽或講座,試圖打造更多跨界互動的場域,以聚攏不同圈子的創作者及觀眾。有著許多藝文補助的台北,生態或不同於高度自主動員的日惹場景,策展單位仍須持續橋接不同視覺藝術領域的創作。尤其當影像已無孔不入地成為各界創作的媒材,紀實影像的定義已被拓寬,透過展演及討論,影展得創造不同脈落及思維的彼此激盪。

 

FFD展演場地之一Kedai Kebun Forum(作者提供)

 

或許是進化過程中深植基因的遠古記憶使然,當談起影像及真實,洞穴似是最常見的隱喻之一。在洞穴裡,人類視假為真,自作聰明,草木皆兵;然人類也得以棲身群聚,在火光之間揣摩擬真,於背向世界的同時打造世界。出乎意料地,當回想起FFD的七天,洞穴竟然超越所有有關策展的描述,成了最具象徵性的意象。用洞穴為日惹藝術場景下註腳或許斷章取義,於此同時,將台灣或TIDF想像成另一處洞穴或是自作多情。

 

然而日惹一行令人篤定,亞洲各國緊緊相繫的歷史及相對於歐美而匱乏的資源(而這正是歷史的結果)是我們共同面對的現實。若要以創作影像或展覽影像來探問真實,無論方法或主題都得超脫於面向歐美的複製轉移,不只在體質結構上因地制宜,更要找到觀點回應這種歷史造就的傾斜與匱乏。

 

暴風雨不會每天來襲,然而當風暴已成歷史,電力中斷或斷壁殘垣卻可能已是當下日常。洞穴不只是棲身避風的庇護,也是光影投射、敘事誕生的屏幕。帶著轉化於真實世界的影像與故事,在風暴過後,我們得以記得,得以再建。(文/鍾佩樺)

 

(本次交流感謝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協助。)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