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猶他州的希爾基地,52架現役F-35A戰機以「大象走路」模式展示。(圖片取自美國空軍)
得益於本土和海外軍購擴大,國防大廠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2019年繳出亮眼成績,相比2018年度、交付了147架F-35匿蹤戰機(F-35 Lightning II),成長幅度將近5成。
除了加速交機,洛馬更希望在新的一年,能降低新一代戰機的售價和服役執行成本,讓更多客戶願意選購這款新戰機。
《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F-35戰機研發辦公室(F-35 Joint Program Office)6日宣布,與洛克希德馬丁簽訂新合約,一筆高達19億美元(約新台幣570億6600萬元)的全球F-35戰機後勤維護訂單。
NEWS: @LockheedMartin has been awarded a $1.9B sustainment contract to support current and future operations of the global #F35 fleet. Read the release:
— F-35 Lightning II (@thef35) January 6, 2020
NEWS: The F-35 team has delivered 134 aircraft, exceeding our delivery commitment for 2019. In 2020, 141 more F-35s will take to the skies. More: https://t.co/S5MSWYcnRi pic.twitter.com/4OJDCOK2eY
— F-35 Lightning II (@thef35) December 30, 2019
根據公司聲明稿指出,這筆新合約不僅適用於現役的戰機,還包含正在生產中的3000架F-35各式戰機。同時也負責軍事基地的措施維持、飛行員和地勤訓練,以及提供全球客戶的機械支援。
洛馬也表示,新合約能讓未來批次的F-35戰機售價持續下降,並同時期望在2025年時、將戰機每小時的運作成本降低至2萬5千美元(約新台幣75萬元)。
F-35匿蹤戰機,由國防大廠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聯手諾格(Northrop Grumman)、普惠(Pratt & Whitney)和英國航太系統(BAE),加上美國等11國合資,以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Joint Strike Fighter program)進行研發製造。
主要分為A、B、C三型,分別屬於傳統型、短場起降型和艦載型三類,每架平均售價約在1億美元(約新台幣32億)。F-35戰機研發計畫由美國領頭,聯合英、澳、日、加、以色列等十國,投入超過400億美元(新台幣1兆2400億)進行研發。
由於川普介入「干涉」,讓洛馬與華府在場時間協商後,同意在第11批次生產計畫、將F-35A型售價降至9千萬美元(新台幣27億7888萬),當2019年6月那批訂單宣布時,負責F-35計畫的經理曾表示,「從第13批次開始,空軍用的F-35A戰機將降價至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5億1065萬)以下。」
#ICYMI: We reached a handshake agreement with @DeptofDefense for the lowest cost F-35s in program history.
— F-35 Lightning II (@thef35) June 11, 2019
依靠旗下兩款著名機型:F-16與F-35,近年不斷擴大訂單的洛克希德馬丁,預計在28日公佈第四季財報,根據金融數據分析公司「路孚特」(Refinitiv)估計,洛馬營收上看153億美元(約新台幣4595億3400萬元)、利潤約有14億美元(約新台幣420億5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