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版的光輝戰機11日在超日王號甲板完成「攔截降落」測試。(圖片取自印度海軍)
作為印度國防自主重要指標、「輕型戰機」計畫(LCA)的光輝戰機(Tejas),除了提供空軍新選項外,更在2018年8月首度進行海軍版本、航艦攔截索系統攔截測試。
但同年11月,海軍司令朗巴上將(Admiral Sunil Lanba)卻指出,海軍版本的光輝戰機,其效能並無法符合軍方需求;為填補現在的艦載機缺口,他們將向俄羅斯採購57架「可用戰機」。
《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報導,繼前兩回陸地測試後,印度國防研究及發展組織(DRDO)11日將艦載辦光輝戰機,直接搬上海面進行試驗,挑戰在行駛中的航母甲板降落的任務。
Inside Story Of India's Tejas Fighter's First Aircraft Carrier Landing https://t.co/o8sqDdM0tg
— NDTV News feed (@ndtvfeed) January 11, 2020
Extremely happy to learn of the maiden landing of DRDO developed LCA Navy on INS Vikramaditya.
— Rajnath Singh (@rajnathsingh) January 11, 2020
This successful landing is a grea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Indian Fighter aircraft development programme.
Congratulations to Team @DRDO_India & @indiannavy for this achievement.
歷經長達20年的研發後,印度終於達成首次自製戰機降落航母甲板的里程碑。由海軍准將毛蘭卡(Jaideep Maolankar)親自駕駛、讓單座原型機順利完成「攔截降落」,停靠在超日王號航空母艦(INS Vikramaditya)甲板上。
印度海軍表示,首次試飛成功後,未來還將測試雙座版機型。並期望在未來兩週之內,繼續完成至少20趟航母甲板起降的測試,確保光輝戰機能和攔截索系統同步配合。
印度的輕型戰鬥機計劃(Light Combat Aircraft)最早能追溯回1969年,引入法國達梭航太(Dassault)作為技術顧問,2001年製造出首架試飛機。
成功試飛後,時任總理瓦傑帕伊便正式將輕型戰鬥機計畫的戰機命名為「Tejas」,在梵語意思中是指「光輝」(Radiance)。機身參考幻象2000(Mirage 2000)設計,採用無水平尾翼的大三角翼設計,使飛機擁有優秀的短距起降能力。
光輝屬於單座設計(少部份雙座教練機),最高飛行速度可達1.6馬赫、最大飛行距離為3000公里。機身裝有一門GSh-23機炮、並擁有8個導彈掛載點,可掛載空對空、空對地導彈或炸彈。
由航空發展集團(ADA)負責的自製戰機計畫,在耗時18年後、好不容易取得第一代光輝戰機「飛行證書」(Final Operational Clearance)後,於2018年獲得政府撥款資助,啟動二代版本研發作業,期望讓光輝能擁有更大的攜彈量(weapon capacity)與更優質的發動機心臟。
完成陸地「攔截降落」測試的海軍版光輝戰機與兩名飛行員。(圖片取自印度海軍推特)
意圖擴大發展海上實力的印度,在打造新航母和研發自製戰機同時,卻面臨缺少艦載機的困境。現役的俄規米格29K(MiG-29K),隨時時間推演、在戰力與相關能力上已逐漸不符合需求。
但採用幻象三角翼設計的光輝,雖完成初步攔截降落測試,可未來能否突破飛行限制,達到印度海軍提出的各種需求,進而成為新一代航母的戰力配置,恐怕還需要時間進行更多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