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習近平不懂民主自由的可貴

林青弘 2020年01月20日 00:00:00
作者認為,「中華民國台灣」不是正式國號,但能凸顯兩岸主權差異,又同時能夠容納兩岸未來同屬一個國家的新框架。(湯森路透)

作者認為,「中華民國台灣」不是正式國號,但能凸顯兩岸主權差異,又同時能夠容納兩岸未來同屬一個國家的新框架。(湯森路透)

《環球時報》社評寫著:「台灣是中國大陸邊上的一個島嶼,而不是一條能夠漂走的船。」但是,817萬選票的集體意志,同樣也要告訴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中國大陸是台灣鄰近的巨型火藥庫,而不是一座能夠溫柔倚靠的大山。」中國有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神速,規模與榮景都遠大過於台灣,即使未到過中國的台灣人不能親身感受,但也能以國際觀看待兩岸消長。兩岸關係需要國際觀的視野與角度,不是國共兩個政黨的投機協議,也不是共產黨統戰話術的寄生擬態。
 

「Schlamassel」是德文「亂七八糟」之意,看看大選後的國民黨態勢,這句話非常貼切,也很傳神。有依賴政治牟利的政治市儈與尋租投機的兩方對峙,這些勢力與群體,怎會是國民黨革新向上的動力來源?洪秀柱反對「去中國化」,這是未經大腦深思的粗淺體驗,「民主進步黨」沒有消費「台灣」兩字做為政治神主牌,同理是否也可以體現於「中國國民黨」的「中國」兩字?答案很清楚,黨名不是關鍵,關鍵是在內容,也就是路線與理念。中共必須誠實面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已被817萬台灣人否決,在統一這條路線上,台灣人關注的層面已經超越和統或武統,而是更深層次的內涵,到底中共能以什麼統一台灣?是台灣人民習慣的民主自由與人權法治,還是一黨專制、一人統治?
 

習近平有足夠的內部壓力,必須解決台灣與香港的挫敗。香港反修例事件,可以歸咎於中聯辦,但是蔡政府再次完全執政,能歸咎於國台辦嗎?這樣的檢討邏輯,換百個國台辦主任,也是無益無效。在主權論述上,「一中三段論」陳述了中國對於台灣的主權認定,國際通行的「一中政策」不等同於「一中原則」,因此衍生主權縫隙,可以產生與發展「中華民國台灣」的新主權論述。無須更動國號,即能彰顯「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的關鍵差別。直言之,體現中華民國主權的主體者就是台灣,鏈結台灣與中國關連者,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中華民國。因此,「中華民國台灣」不是「中國台灣」,ROC與PRC的最關鍵差別就在於前者就是台灣主權的展現。這是變異後的華獨,無須宣告獨立,也無須正名制憲,就能滿足現下台灣人民對於國家認同和主權伸張的需求水準。
 

蔡總統接受BBC專訪的言下之意,不是鼓動兩岸以武力對峙來解決衝突或誤解,而是期待與督促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能夠理解兩岸現無統一正當性,未來若能統一,也只能在台灣人民能夠接受的民主自由與人權法治的體制下進行統一談判。中共若真想完成兩岸統一,真正該做的正當事,不是企圖利用「九二共識」框限台灣主權,而是積極政治改革,等待政改效益浮現,「送中」的回流成為氣候,到時候的兩岸氛圍,才有統一的可能。
 

某些獨派認為中國內亂,可以促成正名制憲的良好時機。這樣的想法很幼稚,因為取代中共的新政權體系,如何對待台灣,又是新的不確定性。況且,美國不主動改變「一中政策」,沒有「一中一台」甚至「一邊一國」的主權新認定,台獨永遠只是台灣夢。習近平想要證明中國崛起的世界地位,可以軍事武力證明,也可以軟實力證明。蔡總統說的不能避戰,只能解讀為台灣不能強求中國不發動戰爭,只能做好份內準備,積極備戰就是主動避戰,把損害盡可能減少。
 

有些輿論錯誤解讀兩岸往後必有戰爭,這是低估中國動武的成本,同樣也是高估誤判蔡總統的抗中意旨,對抗中國強權併吞的野心與手段,並非對抗兩岸正常交流,也不是窮兵黷武,故意以軍事衝突作為反中與抗中的必然結局。兩岸可以繼續冰凍僵持,也可以突破僵局,找尋新和解模式。
 

習近平與中共大老的必解課題,在於「一中原則」和「一中政策」之間的主權縫隙,能不能容下「中華民國台灣」,取代「一中模糊論述」?直白說,「九二共識」已經演化成為「中國大陸」與「中國台灣」的主體相對,未來是否有可能以新的主體相對,例如「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互相找尋彼此的暫時主權認定?
 

台灣之於中華民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中華民國台灣」也不是正式國號,能凸顯兩岸主權差異,又同時能夠容納兩岸未來同屬一個國家的新框架,是不是相比習近平喊出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更有前瞻性與正當性?民主自由很可貴,中共不解此理,這是十四億中國人的最大損失。

 

※作者為自由作家

關鍵字: 習近平 蔡英文 民主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