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攻擊想救你的人

林靜儀 2020年02月10日 12:03:00
每一個送負壓隔離病房的個案,在確診到運送過程,從醫師、護理師等其他醫療人員,需五套以上的隔離裝備。(圖片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每一個送負壓隔離病房的個案,在確診到運送過程,從醫師、護理師等其他醫療人員,需五套以上的隔離裝備。(圖片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因為中國政府的隱匿,與中國統治方式和醫療機構院內感染的一些結構性因素,而迅速爆發。

 

17年前的SARS,讓台灣付出慘痛代價,尤其許多醫療人員的無辜犧牲;但也因為SARS,台灣醫療體系建立了高度的傳染病防治風險意識,所有醫療人員要定期接受感染控制課程,隨時接受衛生主管機關的疫情資訊,建立了完整的傳染病通報機制,尤其遇到像此次新型冠狀病毒這種飛沫傳染的個案時,院前發燒篩檢站、隔離防護的運送流程、配有專業醫療人員團隊的負壓隔離病房等,都是一聲令下就啟動的程序;而且常常要在相關評鑑過程演練。

 

然而過去十多年,中國崛起與鼓勵經濟西進的結果,台灣與中國間經濟和人的往來,比SARS時期還要緊密頻繁;一旦中國狀況惡化,大量滯中的台灣人,安置與撤回,勢必是非常大的挑戰。

 

第一班武漢返台包機原本在大家期待中降落,想不到,急需醫療者沒回來、優先條件者沒回來,而且上機前檢疫不實,機上疑似感染者沒有確實隔離,一下機立刻出現疑例確診者;本來預估244個需要隔離14天的人,變成246個高度被傳染可能的人。中國政府與買辦文化,充分展現了不負責任、政治干預與違法亂紀;最重要的,是打破了台灣社會在防疫時最重要的公平與信任原則。

 

而在這時候,中國政府與某些自喻為中間人,還大放厥詞可以再以同樣模式「三天內直飛五航班」,送979人回台。

 

此資訊一出,讓醫療界大騷動。2月7日一早,吳欣岱醫師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守防疫底線」活動,不到24小時之內,連署人數達111,761人,佔全台機構執業醫事人員312,887的三分之一;同時也由數十個民間團體發起「一般民眾連署」版,一天內,已收到182,783份連署,人數還在增加當中。

 

連署的訴求非常清楚,一、由台灣政府主導實際登機人員,並以有緊急需要之國民為優先,二、必須由本國防疫人員陪同,在飛機上做好防護,來台務必配合隔離及篩檢,三、不能無限制的包機回台,必須審慎評估台灣本地的醫療能量,完成一批再開放下一批。

 

這樣來自醫療專業的聲音,支持國家遵循防疫專業和考量醫療能量,竟然可以被扭曲成「這些醫護人員拒絕病人」。攻擊想救全台灣民眾的醫療前線,到底是看不懂中文還是哪裡有壞掉?

 

醫療人員表示「願意配合防疫政策」,只是希望政府在與中國協商撤回台灣人的時候可以「量力而為」。(圖片取自郭澔哲臉書)

 

台灣民眾都聽過負壓隔離病房,這樣特殊設計避免院內感染的病房,在SARS之後建立,有1100床,平常不是空在那邊,而是收治開放性肺結核等需感染控制的病患;據最近的資料,目前還能收治的剩大約500床。而每一個送負壓隔離病房的個案,在確診到運送過程,從醫師、護理師等其他醫療人員,需五套以上的隔離裝備,且如果不是經過特殊發燒篩檢站進入,患者就診時的診間甚至醫療機構必須暫時封閉消毒;意思就是,包括醫療人員和醫療機構都暫時不能提供其他民眾醫療服務。更不要再計算每一個病患在負壓隔離病房時,每一個醫師、護理師,檢驗師、放射師等,在相關醫療程序過程所必須消耗大量最高規格的隔離醫療裝備物資。這些都只是硬體成本而已,這其中醫療人員身心的壓力甚至職業傷害,都沒有算。

 

國內目前已有之前自行自疫區返台、接觸感染個案等必須進行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和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每天1922疫情通報和詢問專線有近一萬通電話,每一個從基層到各規模醫療院所的醫療人員都如臨大敵;而每天依然有例行的醫療需求,有刀要開,有慢性病人要拿藥要治療,有各種症狀的病人要排檢查。

 

簡單講,就是醫療人員正在本來就緊繃的醫療工作量之上,加上防疫的成本與壓力,同時承接已經有的確診和疑似個案,然後準備著一旦出現社區感染時增加的疑似和確診個案,再因應最近出現的郵輪疫情,而且準備著下一班自中國武漢返台的飛機,以及中國疫情惡化之後其他城市的返台班機,各個來源的疑似與確診個案。同時繼續提供給全台灣民眾例行的慢性病照護、產檢、蛀牙、心臟病發、腦血管病變、骨折、腫瘤……。

 

這種情況下,醫療人員表示「願意配合防疫政策」,只是希望政府在與中國協商撤回台灣人的時候可以「量力而為」,一批一批來,以免一旦台灣的醫療崩潰,不論是一直在國內的或者回來的通通沒辦法被好好治療,甚至像中國一樣連醫療人員都資源不足而受到感染倒下,讓本來可以每個被好好照顧的病人都被好好照顧,到底是哪裡有錯誤?

 

攻擊想救你的人,讓他們倒下之後再發悼詞,有比較正確嗎?

 

※作者為婦產科醫師、前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