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再掀全球疫苗開發大戰,國內外研究單位、生技公司都宣稱,將以最快速度研發疫苗。(湯森路透)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再掀全球疫苗開發大戰,國內外研究單位、生技公司都宣稱,將以最快速度研發疫苗。國衛院、中研院也傳出完成美國實驗性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毫克級合成捷報。然而,抗煞專家直言,現在談的都只是研發階段,後續臨床實驗到量產上市耗時多年,難以趕上這波疫情,「短期內沒有解方。」
武漢肺炎蔓延30多國,確診人數已破8萬例,病毒傳播速度遠超過SARS,疫情爆發後,各國爭相開發疫苗,卻也引來學界專家質疑,現階段應以學名藥物測試為主,設法壓制疫情,耗費龐大資源研發疫苗,至少耗時一兩年,速度趕不上疫情高峰,根本緩不濟急。
疫苗的開發猶如和時間賽跑,2003年爆發SARS,行政院編列20億特別預算,部分經費委託國光生技研發疫苗,但病毒來得快、去得快,不到1年就在台灣絕跡,國光當時僅進行到動物實驗階段,尚未進入臨床試驗,就因沒有病人可測試,研發無果而終。17年後的今天,全球幾乎仍找不到SARS可用的疫苗和藥物。
前中研院長、現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長翁啟惠日前斷言,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致死率較SARS低,但傳染速度快,病毒不只會長期存在,還會變成流感化的傳染病,最有效的防治還是發展疫苗。國光生技也稱,研發SARS疫苗的技術仍在,速度會比過去快,今年有望進入臨床試驗。
不過,國內不少專家學者,均持保守態度。抗煞專家、前疾管署長蘇益仁接受《上報》訪問強調,即使是最先進的實驗室、技術人才,疫苗開發也要好幾年,重點是進入臨床階段時,是否還有病人可測試,若疫情很快消失,沒有足夠市場,藥廠也不會投入生產,其中技術、資金、市場和病人數量,都是疫苗能否問世的關鍵,沒有想像中容易。
疫苗研發分為多個階段,首先要分離病毒株,進行抗原檢定、生產,接著進入動物實驗,測試疫苗的安全性和功效,該階段通常至少耗時半年至一年。通過後,才會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從第一期的健康受試者,到第三期較大規模的病人受試者,又需耗費數年,後續還有疫苗量產、送審領證等程序。
對於有專家建議把當年SARS實驗性疫苗拿出來再測試,縮短武漢肺炎疫苗開發流程,蘇益仁直呼「不可能」,兩者病毒病原不同。他舉例,各國每年施打流感疫苗,都要事前預測哪種病毒會流行,疫苗的保護效果會隨著病毒的變化減退。
一名台大醫學院教授就直指,現在疫情大規模爆發,當務之急是找到有效抑制的藥物,全面壓制疫情,將重心放在預防型的疫苗開發上,根本緩不濟急。他建議,學界可朝減緩免疫風暴急症症狀的學名藥進行測試,協助病人度過危險期,痊癒之後,人體就能產生抗體。
這名專家強調,疫苗可以做,但以台灣的技術和量能,時間上究竟來不來得及,即使要研發疫苗過程也要透明,應開放所有研究單位、生技公司投入,集結學界和產界能力,而非每次都由特定人士喊話主導,「疫苗研發不是在包工程,不能每次都是同群人拿了經費,事後又不了了之。」
為了加速開發對抗武漢肺炎藥物,各國採取老藥新用概念應急,日前傳出美國製藥公司吉利德(Gilead Science)研發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有機會治療武漢肺炎,中研院和國衛院隨即展開藥物合成,並在20日同天宣布完成毫克級合成,學術界為之振奮。
「說實在,這個還早啦。」蘇益仁說,目前國內做的是實驗室合成,完成小量的毫克級合成,接著還要做克級,再進一步做到公斤級合成,每個階段純度都要達到98%左右才能到下一步。完成後還要進行毒性檢驗、動物實驗,最後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同樣會面臨沒有疫情就無法試驗的時間壓力。
他強調,不論是疫苗或藥物都不容易,目前只在第一步研發階段,即使歷經繁複的程序證明安全性和功效,藥物開發至少需投入100億、200億,只有國際大廠能做,若疾病沒有大規模流行,缺乏市場,也沒有藥廠願意承接。
蘇益仁舉例,流行性感冒的疫苗市場大,國際大廠都會投入開發,但像腸病毒71型疫苗,只有台灣、越南少數幾個國家有疫情,歐美大廠就興趣缺缺。他強調,光有研發成果還不夠,疫苗或藥物從開發到問世,要有足夠資金和市場,還要有一定規模的病人可測試,不要設想這波疫情短期內會出現解方,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