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專欄:「武漢撤僑」證明台獨是再理性不過的選擇

林濁水 2020年03月14日 00:01:00
這一次的撤僑糾紛和陳同佳引渡事件掀起的反送中風暴,本質上一樣是主權僵局必然會延伸出來的嚴酷問題。(國防部提供)

這一次的撤僑糾紛和陳同佳引渡事件掀起的反送中風暴,本質上一樣是主權僵局必然會延伸出來的嚴酷問題。(國防部提供)

謝天謝地,武漢撤僑一波三折,現在台灣終於又接回兩飛機的人了。

 

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受到驚嚇,許多國家紛紛從武漢撤僑。針對這些行動,中國引用WHO秘書長的發言,表達強的不滿,認為美國「帶了一個很壞的頭」,「不斷製造和散播恐慌」。但是1月28美國第一次撤僑專機從武漢啟航後,許多國家跟進。台灣方面也很早就和北京交涉,至少,27日海協會就收到海基會要求「准許以包機方式撤離仍滯留在武漢的台商」的公文了。但是國台辦對海基會去函「己讀不回」,並在28日記者會中公開以「在湖北的台胞得到妥善照顧,沒有發現台胞染病」的理由拒絕。

 

幾經周折,中方堅持由自已派飛機送回台商取代台灣派華航專機接回的要求。不料,台灣讓步後,3日中方第一架飛機送回的人既不依台灣依一般撤僑時「老弱婦孺優先」的人道原則所提的名單,機上沒有安排專業醫療人員,還送回來一位被確診為肺炎患者,台灣吃驚之餘喚停第二波撤僑,並繼續溝通。

 

本來成功地施壓政府接受由中方專機送回的方案時,國民黨立委十分得意,不料鬧了烏龍,社會嘩然,灰頭土臉之餘,國民黨努力撇清,並把穿梭其間的黨中央委處分停權。

 

疫情持續惡化,郵輪鑽石公主號爆發乘客感染,很快的,2月19、2月21日香港、台灣先後到橫濱撤回船上僑民,之後,台灣繼續和中方交涉並要求以「橫濱模式」撤離武漢台商,但是仍然不得要領。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香港政府3月3日宣布,將在4、5日兩天派遣包機飛往中國武漢接回滯留港人,首批有530多人。

 

由於港府規劃的作法正是和鑽石公主號撤僑的「橫濱模式」一樣,全程有專業醫護隨行,而且名單也由港府決定。於是台灣有人很不滿,認為中方不讓台灣和香港一樣比照橫濱模式接人非常不滿,是雙重標準。

 

這樣的批評有問題,因為其實直到2月底,北京對香港態度甚至比對台灣更惡劣。在1月底港台同樣都向北京要求撤僑,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早在1月28日就在記者會上宣布,正與中央商討協助滯留湖北港人回港,但是協商一直沒有進展,以致於林鄭一再受到立法會議員和輿論的逼問;相對的,台灣至少在2月初就接到了一批中共送回來的台商,中國送回台商這件事甚至被港人用來喚不平

 

對台灣和香港一再刁難的關鍵

 

對香港撤僑,一直要到3月初,疫情受到控制,習近平深入武漢社區的前夕才放行而不在整個武漢呼天搶地的最緊急時放行,北京才讓步。可見中共在台灣和香港中間談不上公不公平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中共會古怪的「寧予外人,不給國人」,對台灣和香港都一再刁難。

 

關鍵在那裡?要了解,且先回到2019年年底,香港因反送中運動而動盪不安時,被大家忽略的一則消息

 

「中大大陸學生乘坐水警船離開香港,大陸網友對此反應很大,紛紛認為在自己領土上撤離是很可笑,「本國範圍撤自己人,真的無語」、「國恥哦」、「動手前兆?」「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收復香港」。」

 

長期活在國家分裂、主權危機感中,結果連網民都這樣歇斯底裏地看待香港陸生撤離港避難了,中共政權怎樣看待台灣和香港的撒僑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對美、日和對台、港的撤僑北京雖然都火大,但是火大的內容大有不同:美、日撤僑是國家面子問題;港、台撤僑,尤其是台,除了是面子問題,更是主權問題,所以中國在處理撤僑要求時,怪異地「美、日優先」,「台、港推拖拉」,「寧予外人,不給國人」。

 

海基會顯然注意到了北京這一個心態,所以一開始在給海協會的公文中用的詞不叫簡捷明瞭的「専機撤僑」,而叫囉哩囉嗦的「包機方式撤離仍滯留在武漢的台商」。只是本質上既然是撤僑,海協會自然不會被海基會拐彎抹角的修詞學手段所迷惑,所以先是拒絕,拒絕不了後就堅持由中國包機,由中國送人,不讓台灣跟所有的國家一樣派出專機到中國撤僑。

 

至於對香港的撤僑要求,北京自然更加推拖拉,後來一方面可能壓力總得面對,另一方面可能突然想到,如果香港派機撤僑,那麼香港政府既然是中國特區政府,香港的飛機港龍不也等於是中國的飛機,就把在反送中時「在自己領土上撤離自已國民,很可笑」的話當做忘了,而在拖了一個多月後終於放行,由港龍飛武漢撤僑。

 

然而這一來要怎麼交代不讓台灣派飛機撒僑?於是就放行了,但是又因為總不能說華航也像港龍一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飛機,於是堅持在讓台灣專機撤人時北京也專機送人,以打混的方式淡化「外國籍飛機來華撤僑」的意涵。而馬總統也就得意地大大宣揚:你看,還是我主張的雙方各讓一步最英明。

 

是主權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撤僑既然是主權問題當然也就是「政治問題」。針對北京的政治掛帥,蔡總統強調應該「防疫優先,弱勢優先」,「沒有政治考量,只有防疫考量」。由於武漢台灣人一旦撤回到台灣,所有延續性的防疫措施都是在台灣進行,因此程序依一般國際慣例最合理,所以北京的做法的確是如蔡總統講的,政治考慮考量過頭了。

 

然而,防疫和弱勢要優先到什麼程度,在任何國家都是政治的權衡,在疫情嚴重時國家的緊急措施就得在防疫需求和人權、經濟成長等等常態需求間做政治決斷,無從迴避。同時,由於各國權衡出來防疫的標準不可能一樣,兩國之間必須交涉防疫措施時,必須協調,而所謂協調也者,必迴避不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性格,甚至美國因為是聯邦國家,所以在無論是聯邦和各邦或邦與邦間在防疫時,都有政治性的協調。如今兩岸間的關係是國際還國內一直搞得混亂不清,協調起來向來特別困難,一遇困難彼此政治情緒難免升級,這也是在第二次包機撤僑,人、機都到武漢機場了,雙方卻還要磨那麼久鐵公雞,飛機才起飛的緣故。

 

因此,儘管政界人士習慣於標榜「只有XX專業,沒有政治」;但是坦白說,防疫這種必須處理「緊急狀態」時,措施中的主權意涵必須提高時,「沒有政治考量,只有防疫考量」現實上並不存在;存在的只有好的政治考量,壞的政治考量,以及權衡時政治分量放多少的程度的差別而己。

 

由此可見,這一次的撤僑糾紛和陳同佳引渡事件掀起的反送中風暴,本質上一樣是主權僵局必然會延伸出來的嚴酷問題。

 

由於中國堅持擁有香港尤其是台灣的主權,但是又無法改變台灣在中國之外,依據自己擁有的主權組織自己的政府行使自己的法律這一個現實,於是彼此間出現了主權僵局。由於主權僵局的存在,於是一般國家間很簡單的撤僑問題,中國把他搞得麻煩無比爭端不己,而反送中事件中,中國更把同樣屬於平常的罪犯引渡問題搞成沒完沒了的政治風暴。

 

受限於意識形態教條

 

中國怎樣看待台灣主權的問題,且再舉一個例子進一步分析。

 

1980年代末中國面臨不改革開放便有亡黨亡國的危機,而改革開放之初又正好遇到天安門事件爆發,西方國家在經濟全加以抵制,那時,對港台招商引資就成了生死關鍵。於是決定對港台「內事外辦」,落實在台灣方面就是立法規定「台商比照外商」。毫無疑問,就是對台灣主權採取這樣彈性的立場,此後30年中、港、台經貿關係才發展出今天的緊密關係,而建立了中國崛起的最重要基礎。

 

台商比照外商、港台內事外辦雖然是中國崛起所不可或缺,但是中國主權教條主義者卻仍然長期耿耿於懷,以致於近年來一直有廢台商比照外商原則的努力,但是這畢竟對中國不利,因此2015國台辦在採取台胞免簽政策後,還特別澄清:「台胞免签旨在便民非使台湾居民大陆公民化”」

 

又如去年中國全國人大會甚至準備在審議<外商投資法>時排除台商的適用,但是後來放棄了,而這件事還令在參選總統時的郭台銘拿來大大肯定。

 

無論從台商比照外商或武漢撤僑以及陳同佳引渡事件中,我們看到的是,北京對台灣(甚至對香港)愈堅持自以為是的主權教條,不只愈會在彼此往來間愈造無窮的糾紛;如果愈不否認台灣的獨立主權,彼此好的、順暢的、互惠的往來秩序愈能建立。上面的幾個例子,尤其是台商比照外商,內事外辦的例子其實已經點出了中共中其實並不是不懂,只是受限於意識形態教條而難以接受而己。

 

從外事內辦這一個精神出發,可以清楚地指出一個令中國人尷尬無比的現實:假如香港不回歸,香港和「內地」無論是彼此之間的引渡、撤僑等等法秩序的建立肯定會順利得多。

 

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承認兩岸兩國,台灣獨立,其實並不只是主觀感性的訴求而己;也不應該用「又是意識形態」一句話打發;客觀地從政策面來看,兩岸兩國,台灣獨立對兩岸建立互惠、有法秩序可依循的往來秩序是不可或缺的,換句話說,不管喜歡不喜歡,無論如何,台灣獨立其實是一個再理性不過的主張,這是兩岸和國際應該更嚴肅面對的事實。

 

※作者為前立委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