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肺炎】全球企盼的疫苗4月起人體試驗 35間企業、研究機構爭「搶頭香」

高詣軒 2020年03月17日 07:01:00
德國生物製藥公司「CureVac」的疫苗研發工作。(湯森路透)

德國生物製藥公司「CureVac」的疫苗研發工作。(湯森路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全球擴散,雖然各國政府祭出多項措施防堵疫情,但至今最多僅能減緩病毒散播,無法根除病毒蔓延。隨著武漢肺炎成為「大流行」,各界便將希望放在疫苗開發上,但即使疫苗有望在4月進入人體實驗,達到全球抗疫前仍存許多障礙要克服。

 

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有約35間企業和學術機構正在競逐疫苗開發的領頭羊,其中至少4間已研發出進入動物實驗的初步選項。美國波士頓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是當中的領先者,預計4月展開人體實驗。學者也正藉此研發動能,希望做出可應對其他冠狀病毒的廣用病原。

 

 

投資研發冠狀病毒原型病原

 

報導指出,目前全球就武漢肺炎疫苗的研發速度可說前所未見,一大助力是中國很快的就做出致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舊稱2019-nCoV)基因組序列,在1月初將病毒序列資訊分享,讓全球的研究團隊可以培養活體新型病毒,研究病毒如何入侵人體細胞、導致疾病。

 

疫苗進度飛速的另一原因,也來自全球經此教訓,希望能夠找出對抗潛在未來冠狀病毒的廣用解方。雖說無法確定將來是否會爆發另一次冠狀病毒的大流行,不過同為冠狀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普遍被視為有潛在大流行危險,疫苗學者於是盼能找出「原型」病原,以便未雨綢繆。

 

《衛報》引述領導籌資並協調武漢肺炎疫苗開發的挪威非營利組織「預防流行病創新聯盟」(CEPI)執行長哈切特(Richard Hatchett)表示,目前之所以能快速研發出候選疫苗,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為了釐清如何發展其他冠狀病毒疫苗所做的投資。

 

 

過去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已經在本世紀導致2次重大疫情,即2002-2004年在中國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以及2012年起源沙烏地阿拉伯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這兩波疫情當中,雖然都有疫苗研發工作,但在疫情降溫後,成果大多就束之高閣。

 

美國馬里蘭州醫藥公司「諾瓦瓦克斯」(Novavax),目前也在嘗試將其他冠狀病毒的疫苗,拿來發展新型病毒疫苗,並可望在春季會展開人體實驗。波士頓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同時也根據過去在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H)的研究程果,以MERS病毒研究為基礎進行。

 

微生物、基因新法助研發疫苗

 

據《衛報》,導致武漢肺炎的新型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物質有約8到9成的相似度,因此定名「SARS-CoV-2」。這2類病毒構造都有一段核糖核酸(RNA),外部是球形的蛋白質外殼,上頭覆蓋著許多刺突。病毒刺突會入侵人體肺部的細胞讓病毒深入,與過去的SARS、MERS原理類似。

 

智利近期為在監人士施打疫苗。(湯森路透)

 

一旦病毒入侵細胞,就會侵占細胞的增殖機制,讓病毒得以複製,最後破壞細胞而出。為了對抗病毒而施用的疫苗,則是透過注入、服用部分或全部的病原到體內,協助人體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產生抗體。「抗體」(Antibody)就像是免疫的記憶體,使以後接觸病毒時可以快速做出反應。

 

傳統上,疫苗會使用活體但弱化的病毒形式,或者使用高溫、化學物質去活性化的全部或病毒部分。這種做法有所缺點,例如疫苗中的活體病毒可能在體內演化、恢復致病力,但若要讓人具有足夠保護力,通常需要高劑量或反覆施用疫苗。除傳統方法外,也有團隊正用其他新科技研發武漢肺炎疫苗。

 

例如,有團隊試圖摘取新型病毒上的蛋白質刺突,也就是最能夠引發人體免疫反應的構造,之後放到細菌、酵母菌的基因內,讓這些微生物幫忙產出大量這類蛋白質。其他新方法則透過基因指令著手,例如波士頓的「Moderna」就透過「信使核糖核酸」(mRNA)來研發新型肺炎疫苗。

 

 

重重關卡篩選候選疫苗

 

要讓疫苗通過管制許可,臨床試驗是必要的步驟,一般會經過3道階段。首波實驗需要有數十名健康的志願者,測試疫苗安全與否並監控副作用。再來,通常會在受疫情影響的區域招募數百人,檢驗疫苗是否有效,最後則會進入牽涉數千人的測試,進行相似的試驗程序。重重關卡下,許多候選疫苗恐都會落馬。

 

落馬的候選疫苗可能不夠安全或沒效,有時既不安全又沒效,因此試驗過程尤為重要,臨床測試切不能「趕進度」或跳過。在官方的批准程序上,若是管制當局過去已經通過類似產品,批准進度可能會加快,例如每年的流感疫苗就是相對成熟的產品。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應是前所未見,必須作為全新疫苗來處理。

 

《衛報》引述參與武漢肺炎疫苗工作的華府非營利組織「薩賓疫苗研究所」(Sabin Vaccine Institute)免疫計畫主管蓋林(Bruce Gellin)表示,雖然大家都希望疫苗盡快推出,但「不要妄想抄截徑真的很重要」。此外,即使有疫苗通過許可,仍有其他問題須克服,例如疫苗推出後能否量產,也有待醫療界設法。

 

美國總統川普3日到訪美國疫苗研究中心。(湯森路透)

 

政經條件不均 疫苗集中富國?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全球衛生專家奎克(Jonathan Quick)向《衛報》表示,研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只是全球抗疫成功的3分之1,「病毒生物學和疫苗科技可以是限制疫情的因素,但政治與經濟因素卻可能是抗疫過程中,更難突破的障礙」。疫情衝擊下,衛生系統脆弱的國家尤受打擊,將來能夠取得疫苗的資源也料會有先天不平等。

 

例如在2009年的「H1N1」流感大流行期間,疫苗供給大多被經濟強勢的國家搶購,讓經濟弱勢的國家供給缺乏。為了避免資源集中有錢集團,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防疫之餘,也會偕同各國政府、公益團體和疫苗生產者,找出公平的全球供給方式,另也有其他組織在幫助收入較低的國家取得供給。

 

 

但各國未必要聽從WHO,恐會導致「隨人顧性命」局面。《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日前報導就引述德國消息透露,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或有意提供一家研發疫苗中的德國企業約10億美元,試圖說服該公司將研究工作搬到美國,讓德國方面擔心,此舉意在讓美國搶先享有成果。

 

當然,若能如《衛報》引述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懷德史密斯(Annelies Wilder-Smith)所說,這波大流行「可能會在疫苗上市前,就度過高峰期並衰退」,應當是最理想的情況,但直到疫情過去,各界料依然會一邊洗手、一邊期待疫苗來到。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