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日子以來國民黨的許多表現與決策,完全是在狂逆著改革訴求、主流民意與民主政治的方向在前進著。(湯森路透)
儘管很多人對於宣示「將啟程」前往改革與重生之地的新國民黨中央寄予期待,而這個黨也的確正試圖將自己從過去「權貴世家獨厚、地方派系萬歲」的形象中翻轉——但在這個資訊科技與公民社會皆發達的閱聽時代中,人們早已學會了:要評斷政黨與政治人物口中的「改革」或「願景」,從來都不是看有什麼樣精彩的口號或激昂的陳詞,而是他們到底「實際」上做了些什麼。
由此而言,我們也真的實在是看不出,國民黨在由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江啟臣上任後,到底有真的為選前慷慨陳辭的種種「改革宣示」做出了具體的什麼?不要說國民黨根本還是在同樣的結構與老路上打轉了,光以這段日子以來國民黨的許多表現與決策,更完全是在狂逆著改革訴求、主流民意與民主政治的方向在前進著。
經過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國民黨就好像幾乎忘記了當初1月11日的慘敗教訓;不僅在其敗選檢討報告中完全不敢劍指真正的「禍首」:韓國瑜,甚至各方人士都還在打著「韓粉」們的盤算——畢竟,掌握了這群鐵票便足以在黨主席、中央委員、黨代表等黨內職位中擁有堅強實力,誰又在乎那可能會「為了韓粉,輸掉全台灣」的可能呢?
而江啟臣上任後第一件受到媒體矚目的「密會」,即是去拜訪韓國瑜並宣示國民黨的「挺韓決心」。這種為了能爭取「韓流」支持,而不惜再度與數十萬高雄人的「罷韓憤怒」甚至是臺灣的主流民意相對撞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顯然,有些黨與人似乎無論經歷了再多次同樣的事,都仍然永遠學不到教訓。
被權貴大老與政治世家所長期壟斷的國民黨黨內菁英結構,最主要的影響,就是讓這個百年大黨的人才培育與新血注入也陷入如「百年」般漫長的停滯,而思想僵化與脫離民意的惡果也就隨之上身。有趣的是,有關「庶民對抗權貴」的論調最強烈的時刻,正是自韓國瑜在市長與總統的兩次選戰中所帶起。不過,最終也讓人看破手腳,他本人根本也不過就是個變相的「權貴」,「庶民」之類的詞語不過是一個內涵能一直被改變的選舉語言。
在韓國瑜「落魄」前的「全盛時期」,國民黨的權貴與世家們尚且都能繼續主導大局、獨厚資源而不受影響;遑論是在黨主席選舉過程中,就受盡許多特定黨內權貴大老與政治世家青睞與力助的江啟臣了。更別說有著「連戰連敗」政壇傳奇的連家,不惜要挑戰黨規紅線也要各種幫江拉票,連勝文更基本上是拉著江啟臣的手在向黨內同志們誠摯拜託了——國民黨「權貴當家」的格局恐怕還是不會有絲毫改變,就像帝制時的朝代更迭一樣,不過是那領頭者的姓氏換了另外一個而已。
相較於江啟臣、韓國瑜、郝龍斌等人還願意喊出要對「權貴」或「買辦」之類的改革(無論是否真心),「地方派系」則根本就是眾人都不敢碰觸的敏感地區,但這個問題會對國民黨本身造成的傷害,恐怕已超過於前兩者。「地方派系」絕非負面之詞,但國民黨內的結構與文化,卻總是導致著這些長期與之結盟的地方勢力進行各種肆意妄為、破壞代議制度、踐踏地方治理的情形出現;而國民黨不僅完全無法對其進行約束,還要不斷投注黨內資源去協助他們保住地方上的「關鍵一席」——到最後甚至淪為,那些無視於民主或黨紀的地方「土皇帝」們,可以任意地「進出」國民黨,而後者只能擠出一個「歡迎歸隊,團結萬歲!」的笑臉趕緊出門相迎。
你可以說,江啟臣本身所代表的派系色彩不代表什麼,他真正靠的是自己的學養經歷與問政成績。但選前還在大喊要「重用年輕人」與「廣納人才」的他,選後所重用的黨內核心人事(如秘書長李乾龍、副秘書長顏寬恆等人)卻根本都是不同地方派系的代表性人物時,我也不知道,你還能繼續期待什麼了?
我們都還暫且不論國民黨在國共關係、兩岸路線、年輕族群等面向所面臨的挑戰與它們汩汩而來的種種荒唐;光就上述這三個國民黨的黨內結構而言,截至目前仍看不到任何有關「改革」或「反省」的曙光,反倒是繼續在旁人都說「母湯行」的「歹路」上繼續走著。而這樣的情境越來越符合台灣當代的經典「都市傳說」:總會有那麼一刻,當國民黨終於從堅持在不歸之路上的狂飆中稍停而回頭之時,會發現,車子的後座早已一個人也沒有;而對一個民主國家的政黨來說,「孤獨」恐怕會是他們最大的噩夢了吧?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