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瞭解各國疫情 恐慌可以消除

林青弘 2020年03月23日 07:00:00
從他國反觀台灣狀況,台灣何來檢疫與防疫都垮掉的事實?不要自己嚇自己,更不要還沒感染新冠病毒,就已經感染集體恐慌症。(攝影:蔣銀珊)

從他國反觀台灣狀況,台灣何來檢疫與防疫都垮掉的事實?不要自己嚇自己,更不要還沒感染新冠病毒,就已經感染集體恐慌症。(攝影:蔣銀珊)

陳建仁副總統在19日於臉書上張貼《武漢肺炎病毒檢驗的國際比較》,文中以圖表與文字共同說明「每百萬人檢驗率」與「每千受檢者陽性率」必須同時比較,如此才能客觀瞭解疫情,不會產生偏誤。

 

「每千受檢者陽性率」係指病毒涵蓋率,簡言之,一千人之中,病毒可以感染或涵蓋的人數;每百萬人檢驗率意指每百萬人有多少人檢驗,這項指標已經去除各國人口多寡造成的差異,可視為檢驗量能的涵蓋人數為何。換言之,疫情愈嚴重驅使檢驗人數也隨之增多時,「每百萬人檢驗率」的數字就愈大,檢疫涵蓋範圍也愈大。不把「每千受檢者陽性率」與「每百萬人檢驗率」(又稱「每百萬人檢驗數量」)同時放在一起相比,對於各國疫情比較自然欠缺公平合理的基礎。

 

《維基百科》有專頁整理《COVID-19 testing》各國檢驗數據,依3月19日的每百萬檢驗數量為900、檢驗人數21,396人,可以推算《維基百科》把台灣人口假設為23.77百萬人,「各國疫情比較表」亦根據此一推定人口數換算「每百萬人檢驗數量」,此與其他醫師或專家以23.33百萬人計算,會有數據上的差異。

 

為了客觀理性瞭解新冠病毒的全球疫情,「確診率」、「每千受檢者陽性率」、「每百萬人檢驗數量」都是重要的比較指標。在檢驗人數裡,如果陽性人數愈少,表示病毒感染狀況愈輕微,因此,「確診率」愈小愈好;為了從陽性感染人數推知病毒感染力的涵蓋率有多大,「每千受檢者陽性率」就很重要,因為此數據愈小,表示病毒感染力的涵蓋人數愈少,疫情愈輕微;「每百萬人檢驗數量」可以客觀反映目前檢驗量能的實際表現,檢驗量能與疫情嚴重程度有相關關係但未必是正比,因為疫情愈快愈猛,有可能一下子衝垮檢驗量能,檢驗人數無法短期內瞬時提升,「每百萬人檢驗數量」自然不會反射疫情有多嚴重;此外,「每百萬人檢驗數量」也會因為檢疫政策不同,而有數據變大但未必等同疫情趨於嚴重,例如陽性人數未與檢驗人數等比例或超比例成長時,檢驗人數愈多且感染人數愈少,「每百萬人檢驗數量」的數據縱然很大,但疫情卻是輕微可控,阿聯酋(UAE)即是如此案例,每百萬人檢驗數高達13,020,但確診率僅有0.11%。

 

從《各國疫情比較圖表》,日本、美國、南非、紐西蘭、俄羅斯的「每百萬人檢驗數量」都比台灣小,但是同時比較5個國家的「確診率」、「每千受檢者陽性率」,俄羅斯因為「確診率」、「每千受檢者陽性率」都比台灣低,其疫情相對台灣輕微,歐洲因為新冠病毒而封城、囤積食物,俄羅斯卻相對溫和,沒有傳出人民集體恐慌,由此可證。

 

(作者製表)

 

其次,南非、紐西蘭都在南半球,這兩個國家的「確診率」、「每千受檢者陽性率」雖然比台灣高,但與美國、日本相對比較之後,反而凸顯疫情比較輕微,他們也沒有封城或搶購衛生紙,更沒有囤積物資。南半球與北半球都比較後,身處台灣的我們,為何要自己嚇自己,莫名其妙繼續恐慌下去?既然客觀數據已經證明台灣疫情不嚴重,屬於可控制且輕微,縱然確診人數上升,何必情緒躁動,慌不擇路?

 

我們防疫重點還是在於醫療體系一定要保全,醫療體系健全不崩潰,醫療量能就可以正常運作。確診人數即使增加,醫療體系可以負擔,檢疫衝擊承受得住,防疫政策就不會垮掉。實施封城或封閉式管理,那是檢疫、防疫都跨掉或應變量能趕不上疫情變化,只能退到自己家裡進行公衛防禦。看看台灣狀況,何來檢疫與防疫都垮掉的事實?不要自己嚇自己,更不要還沒感染新冠病毒,就已經感染集體恐慌症。

 

如果台灣疫情可以控制,而且相對各國比較輕微、溫和,政府不可能施行封閉式管理的狀況下,為何需要搶購物資?交通來往的自由依舊,上班、上學可以正常,需要停班或停課者都依據指揮中心標準運作,如此一來,秩序不會慌亂,何必現在亂來,而且跟著別人一起來亂?消除恐慌、人人有責!理解疫情輕重,可以緩解恐慌心情。政府不採取普遍採檢,那是疫情使然,既然疫情溫和可以控制,何必浪費檢驗量能與納稅錢?陳副總統想說的話,也是言盡及此而已。

 

※作者為自由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