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誰對誰錯】台灣檢驗量差韓國3倍 陳時中:普篩易有偽陰性恐趴趴走

上報快訊/蘇敬哲 2020年03月21日 17:50:00
韓國1天普篩1萬多件,但我國僅3千多件,量能差了3倍。陳時中解釋,兩國策略不同,韓國做普篩,我們是對特定風險條件來篩。(沈粲家攝)

韓國1天普篩1萬多件,但我國僅3千多件,量能差了3倍。陳時中解釋,兩國策略不同,韓國做普篩,我們是對特定風險條件來篩。(沈粲家攝)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而我國與韓國的檢驗量能,多次被拿來比較,韓國每日普篩1萬多件,但我國卻僅3000多件,雙方人口數約差2.2倍,但量能卻相差3倍之多。為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解釋,兩者僅是策略不同,韓國是做「普篩」,我們是對「特定風險」條件來篩,至於「誰對誰錯」有待疫情過去,大量數據出來才能探討。

 

韓國目前確診人數已達8600人,背後全是靠「普篩」才找出確診病例,反觀台灣卻僅針對特定條件才做篩檢。

 

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解釋,主因是各個國家看法不同,我國認為普篩,在篩的時候病毒量還不夠,因為沒相關症狀,驗出來可能是「偽陰性」,之後病毒量上來後,就變成有傳染力的,但那時又認為自己驗過是陰性,所以在行動上各方面都可以很自由自在,這樣可能因此成為防疫漏洞。

 

陳時中補充,在篩檢中最重要的就是「分流」和「隔離」,若想要大量篩檢,就必須大量地做好分流和隔離。

 

陳時中以鑽石公主號做舉例說明,日本最早鎖定273人要篩,篩完後發現陽性率很高,所以決定全船都要篩,但全船要篩,又沒辦法有適當環境讓陰性的人做隔離,未做好消毒,篩完後放回去,在裡面受感染後,他又以為自己是陰性,之後趴趴走又傳給更多人,就變全船有近2成的人都被感染。

 

陳時中說,專家認為在有症狀的時候篩檢,病毒量才正確,就是為了要避免偽陰性,之後在社會趴趴走,所以我國才會以「有症狀」才篩檢為條件。

 

不過,陳時中也強調,每個國家基本認識不同,分流管制措施也不盡相同,「誰對誰錯」都有待疫情過去,之後大量數據出來才能探討。他認為,這是公衛專業學術,每個國家決策,只能根據現有科學證據,運用集體智慧政策才能做得完善。(奥捷團回國入境發燒「4天後插管」

 

【延伸閱讀】
減少醫療負荷 輕症者「1採陰性免住院」可回家檢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