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國民黨支持者為何總是選錯人

陳嘉宏 2020年03月25日 07:02:00
國民黨的支持者以為選出一個年輕的黨主席,國民黨就會自然地年輕化;殊不知當時的另一位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可能更切合國民黨現在之所需。(資料照片)

國民黨的支持者以為選出一個年輕的黨主席,國民黨就會自然地年輕化;殊不知當時的另一位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可能更切合國民黨現在之所需。(資料照片)

金溥聰先前談到國民黨何以在總統立委選舉潰敗時,引用了美國學者任雪麗的觀點認為,韓國瑜大敗是國民黨的病徵,而非病因;國民黨要去探討韓國瑜這樣的總統候選人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會出現?」以及「韓是不是對的候選人?」旨哉斯言,韓國瑜如果是「病因」,把韓割除掉,國民黨就有機會得到救贖;但如果韓國瑜是「病徵」,就代表國民黨內有一群人共同創造出這個「韓國瑜現象」,那即便「割掉韓國瑜」,還有「千千萬萬的韓國瑜」,這檢討宛如一拳打在棉絮裡,不可能到位。

 

韓國瑜是透過國民黨中央(黨務菁英)替他量身訂作一套提名辦法,再透過全民調(藍營支持者積極守候民調電話),所選任出來的總統候選人:換句話說,他是藍營從上(黨務系統)到下(藍營支持者)一致支持的總統候選人。只是,當時的韓國瑜幾無行政資歷,從無法驗證其能力;消失台灣政壇達17年,所以底蘊不明,風險極大;更重要的是,他選上高雄市長才三個月,就背信毀諾,中途落跑,一定在大選期間被嚴厲抨擊。但藍營上下對此視若無睹,以為只要提名民調最高的韓國瑜,總統大位與政權就手到擒來。

 

每次總統大選都是一場整體性的社會動員與對抗,一時一地的民調不可恃。國民黨的黨務菁英與選舉操盤者竟無人針對韓的罩門未雨綢繆、預作準備?最低限度,當一年前臉書網路戲謔瘋狂地廣傳「唯一支持韓國瑜」時,也無人覺得苗頭不對、提出警示?這才是令人詫異之處。

 

事實是,一年前的國民黨被九合一大選的勝利沖昏了頭,因此延宕了早在2016年總統大敗時就該啟動的路線檢討。而國民黨黨員結構與台灣社會結構的長期落差,也導致這個政黨的決策與價值始終落後於台灣主流社會;在這種黨員結構下,再來另一個韓國瑜,依舊可以在國民黨內風起雲湧,支持者還是依樣畫葫蘆,錯認救世主,繼續犯錯。

 

敗選後,國民黨選出了一位48歲的黨主席江啟臣;不過,除了年輕,這位黨主席迄今的表現實在乏善可陳。他用人唯親,幾位重要的副秘書長皆為與他同輩份的落選立委,無法從人事鋪排看出整合黨內權力山頭的企圖;他論述陳舊,從黨主席選前坦承「九二共識有點舊了」,到選後的中常會改口選舉結果「不代表九二共識有問題」,顯示他根本沒有足夠的政治籌碼,甚至根本無意在論述價值挑戰國民黨的守舊勢力。表現在政治上,就是他大費周章邀請國民黨執政縣市長討論疫情,15名國民黨籍縣市長竟無人到場,充分證明他是個過渡且弱勢的黨主席。

 

相較之下,另一位與江啟臣競選黨主席的候選人郝龍斌可能更切合國民黨現在之所需。郝的個性耿直,不見風轉舵,他直嗆共產黨對國民黨過河拆橋,九二共識已不符現在之所需;也認為太多國民黨中央委員在中國做生意,必須要改變這種買辦文化;加以他兩任首都市長的政治資歷,黨內無人敢小覷他的輩份。相較之下,67歲的郝龍斌比起48歲的江啟臣可能更有魄力、更無包袱、觀念想法更年輕,只可惜國民黨的支持者又錯認一位年輕的黨主席,以為這就是回應敗選的答案。

 

國民黨的支持者為何屢屢做出錯誤的選擇?除了這群支持者年齡偏老以外,更因為這是從同一的醬缸裡浸潤出來的人,他們以為老舊的國民黨需要年輕(江啟臣)、活力(韓國瑜離開政壇17年,很新鮮)來改造,殊不知國民黨現在需要不是一個年輕的黨主席,而是一個能帶領支持者去反芻自己理念、挑戰自我權威的黨領導人。國民黨在台灣已經走到歷史的關頭,無法選任一個開創型黨主席,這個政黨只會在既有的黨員結構裡越玩越小。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