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肺炎】北京「人道救援」外宣破功 中國廠商遭爆出口劣質試劑、拉抬10倍價格 

高詣軒 2020年04月01日 10:02:00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醫護人員領取外賣。(湯森路透)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醫護人員領取外賣。(湯森路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蔓延歐美之際,疫情回穩的中國則正積極宣傳對外國的「援助」行動。然而,媒體批露近期在西班牙等國,發現中國製的病毒測試劑品質堪憂,更有中國廠商拉抬10倍價格,種種情形使北京口中的「人道援助」浪潮較像是商業行為。

 

中文版《美國之音》指出,在中國醫療物資引發品質問題前,外媒就已開始質疑中官媒體中所宣傳的對外援助方案。批評者認為,部分中國捐助的物資只是對之前收到物資的回禮,而部分「送物資」則是純粹商業買賣,也有專家直言,中方宣傳多混淆了商業行為和「人道救援」。

 

 

中製試劑盒爆正確率僅3成

 

《美國之音》引述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26日報導,西班牙多家醫院發現,近期從中國購買的病毒快速測試劑盒準確率過低:一名參與這批測試劑盒試驗的人士表示,該批產品無法如預期的檢測出陽性病例,認為這批產品的檢驗出病毒的正確率只有約30%,明顯低於標準值80%。

 

報導引述西班牙緊急衛生事務協調中心負責人西蒙(Fernando Simón)26日表示,已對這批測試盒中的9000個進行抽查,最後由於檢測結果不穩定,決定退回產品。報導指出,這批測試劑盒的廠商是中國深圳的食藥安全公司「易瑞生物」,西班牙政府共購買了34萬個。

 

對於自家產品出包疑雲,《美國之音》引述「易瑞生物」已在27日聲明表示,將替換一些出口到西班牙的冠狀病毒測試盒,並稱測試結果失準「可能是因為沒有恰當收集樣本、或測試盒使用不當」,並坦言易瑞生物沒有與客戶妥善溝通產品使用方法。

 

 

據報導,中國駐西班牙使館先前則在26日於推特聲明表示,中方之前已向西班牙提供了一份供貨商名錄,而「易瑞生物」並不在這份名單上。聲明也澄清,深圳的易瑞生物並沒有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醫療產品許可。

 

但中國廠商檢測產品出包並非個案。《美國之音》引述捷克媒體先前指出,捷克衛生部從中國購買了10萬個測試劑盒,共支付約1400萬捷克克朗(約新台幣1700萬元),捷克內政部則另購買5萬盒。然而當地媒體《iROZHLAS》批露,捷克從中國購買的測試劑盒中,有約8成不合格。

 

捷克布拉格古橋「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is)20日顯得冷清。(湯森路透)

 

中國廠商被指哄抬、「矇騙」買家

 

西班牙財政大臣蒙特(Maria Jesus Montero)26日接受西班牙媒體訪問時表示,希望確保呼吸機、口罩和快速檢測劑物資,可說進入抗疫的「真正的戰爭」,除了積極確保國內生產,「也在努力從中國獲得物資」。然而,近期卻有消息透露,部分中國廠商似乎想藉疫情危機發大財。

 

據《美國之音》引述西班牙外交消息人士向《路透》(Reuters)表示,有部分中國企業將醫療物資價格提高10倍,並要求提前付款,另外也有西班牙衛生部門消息人士透露,近期中國部分機場的運貨飛機大排長龍,但買家卻常受到中盤商的矇騙。

 

西班牙馬德里的民眾排隊時保持距離。(湯森路透)

 

該報導並未點名不肖廠商,但西方牙官員表示,投機的通常是規模較小的私人公司,因此西班牙正在轉求與有信譽的公司達成長期交易。25日,西班牙衛生部也宣布和中方簽署4.32億歐元的醫療用品採購大單,需求物資主要是口罩、手套和檢測試劑盒。

 

部分美國議員也對中製產品爭議予以譴責。曾表態支持台獨的共和黨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26日批評,先前各國大量援助中國,然而如今病毒從中國蔓延到各國後,「他們現在向那些有需要的國家銷售有缺陷的醫療設備並收取費用,加劇了這場衛生危機。這太可恥了。」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宣傳管道中又是另一光景。中國官媒央視日前標題為「捷克再次收到中國緊急醫療物資援助」的報導中,就提到後來遭發現「出包」的檢測試劑,而另一篇有關捷克感謝中國「提供醫療物資援助」的報導中,也提及了問題試劑,卻未說明該批物資是捷克出錢購買。

 

 

宣傳失真、無據指控反害中國形象

 

研究中國社經問題的學者何清漣向《美國之音》表示,中方宣傳混淆商業行為和人道救援的例子很多,「中國能夠迅速轉產,供應全世界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近期宣傳中透露出的急功好利,以及中方質疑武漢肺炎源頭的各類無據說法,「幾乎抵消了中國在疫情中起到的好作用」。

 

《美國之音》也引述北京一家貿易中介公司海外部客戶經理透露,近期有意購買醫療防護器具的外國買家明顯增多,洗手用品、口罩、快速檢驗試劑盒成為搶手商品,驅使許多中國企業紛紛轉產,部分紡織廠、五金廠變成口罩廠。專家認為,中國國內復工受疫情干擾,也是轉產因素。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國際關係專家沃森(Mike Watson)向《美國之音》指出,對中國廠商而言,「停業兩個月了,工廠裡能開燈就不錯了。突然之間,你可以製造出全世界最需要的東西,我認為對很多企業來說,讓他們的員工重新工作、向世界各地銷售急需用品是合理的。」

 

中國政府的政策似乎也在加劇各地醫療物資告急。《美國之音》引述何清漣表示,中國政府之前採取的物資囤積措施已然造成衝擊,「其他國家疫情發作的時候,中國這點不厚道,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搶購才導致人家的庫存告急」。

 

報導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有意透過政策,將醫療供應鏈移回美國,獲得部分議員支持,但是哈德遜研究所的沃森也表示,近20-30年間歐美「在許多製造業需求上過於依賴中國,醫療用品當然是其中之一。很明顯,在疫情爆發期間,很難對工廠進行重組。」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