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全球急遽升溫,航空機組人員被視為高風險族群。(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武漢肺炎全球急遽升溫,航空機組人員被視為高風險族群,看診遭拒情形層出不窮。儘管民航局3月底推出最新防疫指引,但只能保障組員「隔離」期間的就醫需求,多數空服員即使半個月未飛,醫療院所仍避之唯恐不及,不少個案有症狀卻「求診無門」,因此延誤就醫時間,反倒成為另一道防疫破口。
國內已有5名航空機組人員確診,包括2名華航貨機機師、1名長榮空服員,另2名為外國航空機組員。此外,華航和長榮加總共有數十班航班曾載到確診病患,導致機上組員被匡列為接觸者,截至3月底,約有2800名空服員接受居家隔離、檢疫或自主健康管理,數量驚人。
為維持航空公司運能,政府有條件豁免機組人員返台全面14天居家檢疫,早期僅要求「自主檢疫」,未嚴格規定完全不能外出。直到3月下旬出現空服員確診個案,外界備感疑慮,民航局才在27日公布最新防疫指引,要求貨機組員入境後至少3天、客機組員5天不能外出、派飛。
不過,3天、5天期滿後,組員就可出勤執飛,未排班者到14天追蹤期滿內,也非全然不能外出,仍可執行生活必要活動,與一般居家檢疫者嚴格禁足規定不同。同時,機組員居家檢疫時不會被設定手機定位,也未列入民政系統關懷清單,而是由航空公司扮演里幹事角色,直接負責每天追蹤控管。
正因工作環境風險高,隔離追蹤又不如一般民眾嚴格,機組員除了自我加強約束,還須承受極大社會壓力,甚至因職業歧視影響到基本就醫權益。
目前即使是一般接受居家隔離、檢疫的民眾,14天內有就醫需求,仍可透過通報衛生局轉介,以視訊醫療或坐專車到院診治、拿藥。對此,民航局表示,機組員也有類似機制,27日公布新指引後,若在3天、5天檢疫期間有就醫需求,可通報公司處理,安排疾管署指定醫院就診。
然而,在居家檢疫期外,空服員普遍遭拒診的問題依舊未解。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副秘書長周聖凱說,很多組員14天內根本沒有出國史,與隔離、檢疫無關,就醫仍困難重重,可理解醫療院所會慎防發燒、呼吸道相關症狀者,但許多組員症狀與武漢肺炎毫不相關,仍無法正常就醫,已影響到既有權益。
一名國籍航空空服員Joan說,她在3月上旬曾飛往東南亞國家,當時入境尚未全面居家檢疫,該國家也未列入第三級警示,但她仍在家自主管理,非必要不出門,期間也沒有再執勤。約莫兩周後,她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到附近診所就醫,告知對方自己是空服員後,醫護人員如臨大敵,未進一步追問出入境日期,直接拒收。
事後Joan嘗試到不同家診所就醫,同樣屢吃閉門羹,被要求到大醫院看診。未料幾天後她到醫院掛門診,又被護理人員請出,移去戶外帳篷看診,過程一波三折。她強調,自己算幸運有看到診,曾有組員出現感冒症狀,卻因求診頻頻碰壁,隔天就得再上機執勤,即使自認是小感冒,不斷延誤就醫,也難保不會成為防疫破口。
「拒絕看診的時候很嚴格檢視我們,想要採檢卻又說不符資格,真的很無奈。」一名陳姓空服員說,她在2月值勤期間,曾有多次咳嗽症狀,被醫師判定為一般感冒,到了3月底久咳未止,為保險起見,請醫師協助通報採檢,但被指症狀過輕不符資格,讓她直嘆,既然空服員被當作高危險群審視,採檢是否也應用更高規格的標準?
她強調,現在疫情緊張,可理解醫護人員的擔憂,診所幾乎是看到機組人員就拒診,要求直接到大醫院報到,不過撇除肺炎、感冒相關症狀,甚至有組員連要產檢、做復健或看眼科也都吃閉門羹,「很多人超過1個月沒飛了,照樣被歧視,總不能叫我去戶外帳篷看婦科吧!」
周聖凱表示,這陣子機組人員確實反應很多就醫難處,依公司提出的配套,目前到大醫院就醫應沒問題,但一般診所還是有困難。事實上,機組人員自己也會擔心,平時就有做好防護,盼政府能進一步出面呼籲,針對沒有旅遊史、沒有感染疑慮的機組員,不要單純因職業別而給予就醫差別待遇或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