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10多年的海劍二型防空飛彈即將在今年完成作戰最終驗證,屆時,計劃從2021年起編列預算,以5年時間量產近300枚配合建造軍艦上,並提供低空防衛需求。(資料照片/張哲偉攝)
研發10多年的海劍二型防空飛彈即將在今年完成作戰最終驗證,以及由MK 41垂直發射系統進行測試,據指出,經過海軍盤點海劍二飛彈會先部署在沱江艦、「鴻運計畫」兩棲船塢運輸艦與康定級(拉法葉)軍艦上,計劃從2021年起編列預算,以5年時間量產近300枚海劍二防空飛彈配合造艦進度來部署在三型軍艦提供低空防衛需求。
因劍二主動雷達導引飛彈已成為三軍通用飛彈,中科院陸續完成增程型研發並進入量產,據指出,空軍IDF戰機掛載的空射增程型劍二空對空飛彈於2019年完成作戰驗證,也是2021年開始編列預算量產130枚以上;再加上陸軍新型野戰防空武器系統的所需的陸射型劍二防空飛彈246枚,劍二的陸海空三型飛彈總量將達到670多枚以上,這也是中科院繼天弓系列防空飛彈,另一項國防部的大訂單。
天劍二型飛彈經過中科院分別依據三個軍種需求,分別研發空射增程型、艦射型海劍二與陸射型的陸劍二防空飛彈後;空軍以代號「奔劍專案」從2016年到2019年編列17億5200萬餘元,委中科院進行增程型研發,因IDF戰機經過翔展案性能提升後,機身結構強化,從原半埋在機腹安裝兩枚劍二空對空中程飛彈,改成掛在機翼的發射架上,一架IDF戰機可掛四枚;飛彈本身內部零組件微量化、固態燃料及引擎性能提升,使得飛彈速度提升至6馬赫,抗電子干擾能力也更強,射程從原本的60公里,提升為100公里,提高接戰能量。
據指出,2004年監察院調查中科院內部狀況,揭露空軍天劍二型飛彈第一批次產量只有210枚;經過每年度精準彈藥射擊驗測的耗損,空軍就劍二增程型飛彈計算,已確定量產130枚以上,來強化IDF戰機制空戰力。
至於艦射型海劍二防空飛彈,今年除了實施最終的作戰驗測外,同時也要登上高雄艦裝入MK 41垂直發射系統內,進行海上測試;據指出,經海軍盤點沱江艦、「鴻運計畫」兩棲船塢運輸艦與康定級(拉法葉)軍艦所需要的低空防空飛彈戰備用量,第一階段已確定採購近300枚的海劍二防空飛彈,這三型軍艦上都採用斜放式發射箱,一個發射箱內放4枚海劍二飛彈,每艘軍艦基本放4個發射箱16枚海劍二防空飛彈。
至於MK 41垂直發射系統的聯結飛控驗證,據了解,今年會進行相關測試,但受到新一代迅聯戰鬥系統的研發進度延遲,以及艦用型相列雷達還未有具體成效的雙重影響,垂直發射型的海劍二的量產要待新一代迅聯戰鬥系統的進度,以及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建造,再決定其量產的期程。
至於新型野戰防空武器系統的陸射劍二防空飛彈,因屬於野戰低空防衛運用,其射程的最大效能為15公里,根據國防部公開預算顯示,陸軍編列143億2169萬元,採購的新型野戰防空武器系統,包括接戰管制次系統6套、相列雷達次系統6套、飛彈(火力單元)次系統(含載具)29套、飛彈246枚。因立委江啟臣質疑,中科院的劍二野戰防空系統還沒經過評測,性能似有疑慮。陸軍司令部參謀長楊海明解釋,陸射劍二系統會在2020年9月進行測評。因此預算被凍結1億元,待測評出爐後,國防部提書面報告後才可解凍。
據指出,因測評需要完整系統裝備進行測試,陸射劍二的飛彈發射車中科院月前才確定,將採用與陸軍雷霆兩千多管火箭系統同款的發射車,其飛彈發射箱則是採用每一枚都有獨立的發射箱。雖9月才進行測評,在國防部要求都要提前量產進度,第一批41枚的陸劍二飛彈將提前在今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