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同反同誰多數?臉書同溫層效應 你自以為的世界運作

鄭閔聲 2016年12月05日 21:55:00
婚姻平權議題不斷發酵,挺同反同各擁人馬,並認為自己是「絕對多數」或「沉默多數」,但是臉書同溫層效應要告訴你的是:真實的社會聲音,可能不是你臉書呈現的模樣。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攝影:葉信菉)

婚姻平權議題不斷發酵,挺同反同各擁人馬,並認為自己是「絕對多數」或「沉默多數」,但是臉書同溫層效應要告訴你的是:真實的社會聲音,可能不是你臉書呈現的模樣。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攝影:葉信菉)

12月3日,反同性婚姻團體「下一代幸福聯盟」號召群眾走上凱道,反對立法院修改《民法》,變更婚姻定義,主辦方在網路上號稱全國有超過20萬人響應當天行動,要讓政府聽見民間「真實的聲音」。

 

即將到來的12月10日,臉書社團「相挺為平權,全民撐同志」也預計在凱道舉行音樂會拼場,主辦單位在活動說明中,呼籲支持婚姻平權民眾強力動員,因為只要音樂會人數少於反同婚遊行,修法結果就不可能符合眾人期待。

 

「社群媒體越來越嚴重的同溫層效應,會讓網路使用者對真實世界產生誤解,很多人以為臉書或Line上的朋友和你意見相同,就等於自己認同的就是社會共識。」一位熟悉政治、參與過多次選戰的網路分析師直言,撇開個人信仰價值,支持或反對婚姻平權的民眾,或多或少都面臨類似困境。

 

12月3日,反同婚團體上街抗議,號稱當天全國有20萬人響應,要政府聽見「沉默的多數」、「真實的聲音」,不過,真實的聲音恐怕要比反同婚團體想的少一點。(攝影:蘇郁晴)

 

據了解,儘管自蔡英文總統以降,支持婚姻平權已是民進黨內主流意見,但根據內部分析,若排除同志大遊行與宗教團體包圍立法院等事件發生時的極端值,網路上對於這樣議題的討論,一直呈現55%比45%的趨勢,力挺婚姻平權的網友較占優勢。這樣的結果,與支持婚姻平權者認知的「擁有壓倒性支持」,或是反同婚團體認定自己是「沉默的多數」,都有相當差距。

 

臉書演算法 將你鎖進「不意外」的社會

 

網路分析師指出,臉書一再調整的演算法設定,就是先幫使用者篩選有興趣的議題,並且不斷強化;過去使用者只要追蹤意見不同的社團,使用介面就會跳出相關訊息,但最近臉書會根據你進入的連結、點讚、甚至留言的關鍵字,分析每個人對不同議題的態度,主動「餵食」與使用者觀念相近的訊息,或推薦使用者追蹤意見相同好友也正追蹤的頁面,進一步強化同溫層效應。

 

臉書有項重要的特色:「重要的事必須一再提醒」。例如知名的「再行銷」功能,就是網友搜尋了「東京」,臉書專頁上出現的就會是廠商的東京機票、旅館資訊,而不會跳出關於首爾、大阪的廣告。同樣的原理,也適用在公共議題喜好上。

 

舉例來說,即使一位支持婚姻平權的網友,經常到臉書的反同婚社團貼文下留言辯論,演算法也有能力透過留言關鍵字,分析該網友究竟是支持或反對這項議題,不會僅以「互動頻率」斷定用戶喜好,一般使用者除非有意識「翻牆」,否則很容易被鎖在特定議題的舒適圈中。

 

延伸閱讀:想想論壇一篇「挺同偏中立」文章 意外惹毛忠實讀者

 

而身兼通訊與社群軟體功能的LINE,由於同溫層效應比起臉書還要強大。網路分析師指出,網友在臉書發表內容時,通常只會選擇「公開」、「僅好友看見」兩種方式,很少人會針對不同發文內容,設定閱讀對象。但在LINE上,發出每一則資訊或每一張「長輩圖」之前,使用者都已自發性過濾了接收對象,因此常透過通訊軟體串連的反同婚團體,認定自己是「大多數」的情緒更為強烈。

 

LINE的傳播要比臉書更有「針對性」,常透過LINE等通訊軟體串連的反同婚團體,主觀覺得自己是多數的想法更強烈。(翻攝自「相挺為平權,全民撐同志」臉書專頁)

 

探知主流第一步:海撈關鍵字的「量」

 

也因為網路的同溫層效應越來越難突破,政治人物也必須不斷修改獲得資訊的方法,試圖盡可能看見真實的世界。民進黨前媒創中心主任李厚慶就直言,政治幕僚不可能只靠個人帳號掌握輿情,常見的作法是付費給數據分析公司,取得某個關鍵字,例如「婚姻平權」的聲量,判斷該議題是否被熱烈討論、會不會持續延燒?

 

探知「量」只是第一步,想了解支持或反對方哪邊才是主流意見,則必須委託民間的資料分析公司,「海撈」網路上所有討論類似主題的文章與留言,以字詞分析與斷句標籤功能,分析網友態度,再用簡單的百分比作為結論,例如「分析一萬篇討論與留言,其中有65%支持某議題」。

 

探知主流第二步:分析正反方詞彙

 

舉例來說,留言或發文討論同性時,如果寫到「傳統」、「維護」等關鍵字,這則發言就可能被分析工具視為反對,使用「平等」、「反歧視」等詞彙,較可能被判別為支持。

 

但業界人士坦言,字詞分析與斷句的準確度大概只有70%,分析報告也無法如傳統民調詢問網友年齡、教育程度等資訊,也無法探究非網路使用者的傾向,因此很多時候政治幕僚還是必須花大量時間登入主要網站、討論區,一一瀏覽發文與留言,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判斷輿情走向。

 

「網路確實提供了更多的溝通管道,但當網路讓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站在絕對多數這一邊,溝通的順暢度就會受到影響;有時甚至連意見相近的人,都會放大彼此的矛盾。網路時代的有效溝通方式是什麼,我們都還在摸索。」網路分析師下了這個結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