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一場「替世衛洗白」的線上音樂會

冼翰宇 2020年04月22日 00:00:00
由Lady Gaga策劃並號召的線上音樂會《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從一開始就很難撕下「替世衛洗白」的標籤。(圖片擷取自Youtube)

由Lady Gaga策劃並號召的線上音樂會《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從一開始就很難撕下「替世衛洗白」的標籤。(圖片擷取自Youtube)

由慈善團體「Global Citizen」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主辦、Lady Gaga策劃並號召的線上音樂會《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在台灣時間19日凌晨2點開始直播,在幾乎所有想得到的平台都能同步收看,包括中國的「騰訊音樂」。

 

這場盛大的音樂會在美國,除了讓3大電視網(NBC、CBS及ABC)暫時放下競爭同步播出,並找來各自的當家脫口秀主持人(Jimmy Fallon、Stephen Colbert和Jimmy Kimmel)輪流主持,更吸引許多跨國企業的贊助,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兩個死對頭也同時入列,可見主辦方亟欲標舉的「團結合作」訴求。

 

活動打著「安全的」慈善旗號、從人道關懷出發又聚集了一眾巨星,卻仍在播出前、後都惹出不小的爭議,其中也多與世界衛生組織自疫情爆發以來的決策失準、偏袒中國有關,讓這場演唱會,從一開始就很難撕下「替世衛洗白」的標籤。

 

身為統籌的Lady Gaga,在活動前一天與WHO進行的線上會議中,一席公開讚揚秘書長譚德塞是「真正超級巨星」的談話,更把這個標籤貼得更緊了。

 

 

儘管飽受爭議,但也不能忽視這場活動創造的一些亮點,不論是出演歌手的多元性,還是作為在全球無數娛樂活動被迫取消的疫情日常裡,少有不用出門就能欣賞的演出。華語樂壇兩大「歌神」張學友與陳奕迅的加入,也替活動增添不少話題。

 

在中國,不少網民就把這場活動與1985年,為了替衣索比亞飢荒募款的「Live Aid」相互連結。然而兩者之間,除了都眾星雲集——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也都有參與——外,相同的點實在說不上多。

 

國際特赦組織在1976年第一次嘗試與社會名人合作,用相對軟性的方式來喚起社會對嚴肅議題的重視。這一系列的表演在往後數年間,分別由其他喜劇演員和音樂家演出,日後發起「Live Aid」演唱會的愛爾蘭音樂人Bob Geldolf就是其中之一。這種開創性十足的喜劇和音樂表演形式成效顯著,遂成為日後「Live Aid」的前身。

 

有別於這次WHO——一個全球性、政府間的國際組織——佔有主導地位的「公益活動」,「Live Aid」由音樂人自發催生,透過本身的影響力,帶領群眾聚焦在他們所關心的領域。這種由下而上的驅動,在議題設定和自主性上,從一開始就得以拋開龐大組織的束縛。

 

順著這個邏輯下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張學友、陳奕迅的加入,會從一樁原本讓港人與有榮焉的美事,轉為不滿的引爆點。

 

爭議就發生在主辦方硬是要在畫面的右上角,壓上每一位演出者的國籍,這多此一舉便輕易地挑起了香港人的敏感神經。張學友和陳奕迅的國籍被標為中國,在自主意識逐漸升高的香港受到反彈也無須感到意外;有趣的是,當鋼琴家郎朗演出時,國籍卻變成了美國,這回要換中國民眾不高興了。

 

先不論香港在主權或情感上到底屬不屬於中國,一場公益演出中,真的有必要凸顯歌手的國籍嗎?如果今天這場演出不是由WHO主導,還會這樣嗎?

 

更諷刺的是,陳奕迅作為這場活動中少數翻唱他人作品的歌手,自彈自唱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Love〉,而藍儂在他那首著名的〈Imagine〉裡,不正是希望世人能打破國家、國族的界線,「想像一個沒有國家」(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的世界嗎?

 

※作者為新聞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