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直衝各行各業,無薪假突破1.5萬人,然而更多的是員工被迫吞假衍生的黑數;圖為示意圖。(蔣銀珊攝)
新冠肺炎疫情直衝各行各業,無薪假突破1.5萬人,然而更多的是員工被迫吞假衍生的黑數。特別是衝擊最大的旅宿業,要員工「自請」無薪事假花招百出,不僅自創各種假別,甚至審核工作內容,強行「沒收」公司認定不合理的時數,導致明明已實質減班休息(無薪假),卻因雇主未通報,勞工數十億紓困大餅看得到吃不到,落得薪水、補助兩頭空。
受到疫情衝擊,無薪假人數創下8年新高,勞動部編列數十億紓困經費,提供「安心就業計畫」、「充電再出發計畫」,補貼被放無薪假的勞工薪資。不過,這筆經費對大多數旅宿業員工,幾乎無用武之地,原因出在即使放無薪假,協議減班半個月、甚至1個月,雇主仍要付基本工資2萬3800元,許多企業乾脆不走正規途徑,改放「特殊事假」規避給薪。
一名小型旅館員工說,過年後業績急凍,住房率只剩1到2成,公司要求員工簽署同意書,每個月放6到8天無薪事假,他認為這已是經勞資協議達成的減班休息。未料,真的簽署後才發現,公司根本沒有通報勞動部,「員工願意配合放無薪假,公司卻不走合法途徑,搞得我們連勞工紓困都無法申請。」
不只如此,一間規模約200人的中型旅遊社也被爆出,疫情蔓延之初,公司確定大規模取消出團後,員工人心惶惶,業者隨即在網站、FB粉絲專頁和媒體上大肆宣傳,即使收入銳減,到8月前絕對「不減薪、不裁員、不放無薪假」,不只深受員工推崇,大批網友也讚嘆,簡直是「佛心企業」。
未料不久後,該公司開始自創特殊事假,像是「在職進修」假,每周可請3天,或是直接「進修留停」,一次請1個月長假,不過由於屬於「自願請假」性質,不會支薪。許多員工了解營運有難處,願意共體時艱,均加減配合公司請假,節省人事成本。
但誇張的是,隔一陣子該旅行社再出招,開始要求員工每天填寫工作日誌,詳述每小時的工作內容,且須由主管定義各項目「合理的時數」,若實際上班8小時,但公司認定該工作只需花4小時完成,多出來的時數等同無效,凡是日誌內容被打槍、時數不夠者,都被迫在下周補請相對時數的無薪事假。
員工無奈嘆,公司此舉就是間接逼退員工,不少同事受不了處處被刁難,乾脆直接請長假。事實上,大家都有共體時艱的心態,若公司一開始就開大門走大路,員工也願意配合減班休息,但現在卡在公司不通報,反用「自願休假」來包裝,導致相關紓困補助,員工通通沾不上邊,「做不到還佯裝是幸福企業,真的很諷刺。」
據了解,自該旅行社祭出各種變相無薪假,並透過審核「沒收」員工工作時數後,該篇標榜不減薪、不裁員、不放無薪假的宣傳文章,已悄悄下架。
事實上,員工的抱怨其來有自,若公司有確實申請放無薪假,除了每個月保障基本工資2萬3800元,勞工還可申請「安心就業計畫」,補助薪資差額的一半,以最高投保級距4萬5800元計算,最高可領取1萬1000元補貼,最多領6個月。
又或是,勞工在減班休息期間,也可參與「充電再出發計畫」培訓,每月最多上課120小時,比照基本工資給每小時158元,最高可請領1萬8960元。無論是上述兩種補助,對照員工現在被迫自請事假,薪資縮水又沒補助領,均是「差很大」。
「勞動部統計無薪假人數1.5萬人,但以實際受衝擊的產業人數推算,可能已達7、8萬人。」民眾黨立委賴香伶說,很多公司不想有減薪、裁員或放無薪假的紀錄,怕影響名聲,就改用各種方式變相逼員工自行走人,導致無薪假有很多黑數,受衝擊的勞工數字無法被真實呈現,也使得紓困補助看得到、吃不到。
賴香伶認為,勞工被公司要求每個月請一定比例的無薪事假,事實上已經符合減班休息的定義;至於工作日誌部分,只要勞工在雇主指揮監督時間,確實打卡上班,雇主不能把工作績效當作縮減給付薪水的依據,員工可向勞動主管機關匿名檢舉,表明公司正在實施變相的無薪假,並有扣時數、少給薪的事實,地方政府就會派員勞檢。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黃維琛強調,公司提供多種請假的選項,或是審核工作日誌,原則上沒有問題,但若當中有「強迫」請假、硬扣時數等問題,就構成勞資爭議,勞工可向地方勞動主管機關申訴,請政府介入處理。
他也提到,旅行社、飯店和航空業衝擊最大,營收驟減是事實,業主應該開誠佈公表明,原有的薪資給不出來,與勞工好好協商,若認為減班休息仍要付2萬3800元難以負擔,也可選擇走交通部的紓困方案,由政府補貼員工4成薪資,雙方應坐下來找出最有利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