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十一日是台灣自救日

高仙芝 2020年04月23日 07:00:00
很難想象,如果1月選上了藍營,現在處於交接過渡期的臺灣會是如何混亂。(湯森路透)

很難想象,如果1月選上了藍營,現在處於交接過渡期的臺灣會是如何混亂。(湯森路透)

1月11日,台灣總統大選,蔡英文以破紀錄的票數獲得大勝,連任成功,民進黨也繼續取得立法院過半議席。過了三個多月再重提往事似乎有點多餘。但這幾個月世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重新觀察或會發掘出新意義。

 

雖然在選舉前夕已知道蔡英文必然獲勝,但蔡英文和民進黨的獲勝並非理所當然的。在前年九合一大選中,韓國瑜主打民粹牌,把民進黨的大本營高雄一鍋端,國民黨在各地區選舉中大勝,大有捲土重來的跡象。反觀民進黨陣營一片哀聲,黨内出現分裂,蔡英文被四大老逼宮。如果不是因爲「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和香港逃犯條例事件「撿到槍」,賴清德在初選失敗之後雙方陣營能迅速彌補裂痕,加上國民黨分裂和韓國瑜的草包特性在當選後暴露無遺,蔡英文和民進黨要打個翻身仗並不容易。可以說,民進黨的勝利既有自己的努力,也有一些幸運的因素。更幸運的是,台灣人民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選擇了希望,這在幾個月後更加明顯。

 

首先,蔡英文當選保證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綠營都能掌控政權。

 

這次總統選舉,國民黨憑藉九合一選舉中的動能,可能是國民黨最後一次有望衝擊總統寶座。結果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比2016年時更慘。2016年之後,國民黨面臨「第一次亡黨危機」,接近崩潰邊緣,但中途殺出一個主打民粹的韓國瑜,頗有「中興」的跡象。「韓粉」的核心屬於中下層的保守群體,「知識藍」與其格格不入。「韓粉」的動員能力很高,但人數基礎並不大。這次選舉中「韓粉」已被充分動員,依然與綠營支持者相差甚遠。

 

選舉之後,國民黨面臨第二次「亡黨危機」。新生代要求改革,但再選出的還是年齡偏大的一幫人。新主席江啓臣要改革也有心無力,因爲國民黨的選票基礎大部分都變成「韓粉」,這幫人無法接受新生代的改革要求,江啓臣也無法把自己黨的基礎都捨棄。可以說,國民黨既找不到一個可以彌補裂痕的共同價值,也無法牢靠地把分裂的國民黨聯合起來,也無法吸納新的目標板塊,更無法阻擋基礎選民自然減少的不利局面。可以說,這第二次「亡黨危機」比第一次更嚴重,因爲沒法再把民粹牌再打一次了。

 

可以說,2020年選舉粉碎了國民黨在可見將來通過選舉重新上臺的希望,其他藍營、白營和紅營更沒可能。綠營有望長期執政。

 

「抗疫」鞏固了綠營執政

 

其次,臺灣抗疫成績彪炳,鞏固了綠營執政。

 

蔡英文在前幾年的表現可供非議之處相當多。2018九合一選舉之後,其執政能力也飽受批評。然而,從2019年底爆發的武漢肺炎,臺灣的表現卻令國際社會眼前一亮。

 

臺灣地理位置最靠近中國(大陸,下同),也和中國交往頻繁。中國發生疫情,依常理,臺灣非常容易被波及。蔡英文政府奇跡般地做到既保住臺灣不失守(指大規模傳染),也沒有讓社會陷入停擺。環顧全球,臺灣幾乎是唯一的例子。

 

2019年底爆發武漢肺炎,臺灣隨後的防疫表現卻令國際社會眼睛一亮。(疫情中心提供)

 

蔡英文政府成功之處

 

第一,清楚了解中國政府信息不透明的特性,根據自身在SARS中獲得的經驗,處處預先從最壞方向考慮問題,沒有偏聽偏信。早在1月20日,疾管署就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全力應對。

 

第二,迅速推出旅遊限制。1月7日,疾管署將武漢市的兩岸旅遊疫情列為第一級警示。16日和21日,相繼提升到第二級和第三級,隨後停止來往武漢的旅遊團。23日拒絕武漢居民入境,所有大陸港澳的入境者都必須檢疫。25日,除到台就學者和其配偶之外,大陸旅客不得入台。2月7日起,過去14日從曾入境大陸的人士一律不能入境,即對中國實施「封關」。2月10日封關令擴大到港澳地區。可以說,與日本韓國等東亞緊鄰相比,臺灣對中國實施旅遊限制相當迅速,避免了第一波傳播。在歐美病情嚴重開始不久,臺灣也對歐美封關,沒有被第二波傳播波及。

 

第三,第一時間確定以口罩為代表的個人防護用品是防疫關鍵,很快推出管制口罩的措施。1月24日,宣佈禁止出口口罩,攜帶口罩出境有限額。1月30日,全數徵用全台的口罩生產,以國家隊的形式大力增加口罩產量。2月5日,全面實行口罩配給制。於是臺灣鼓勵全民戴口罩,但基本沒有出現口罩荒,現在在保障供應的同時,還能出口援助有需要的國家。

 

此外,臺灣還頒佈了一系列的保持社交距離和停學等命令。

 

蔡英文政府應對有方,洗去執政能力低下的惡名,關鍵人物如陳時中、陳建仁、唐鳳等都人氣急升,獲得廣大臺灣人民的認可。抗疫的成功,保障了所有臺灣人民的健康,又基本上不影響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綜合表現在全世界也一枝獨秀。

 

臺灣抗疫成功的首要功勞,當然是執政的綠營。很難想象,如果現在若臺上是藍營,臺灣的情況會如何。也很難想象,如果1月選上了藍營,現在處於交接過渡期的臺灣會是如何混亂。可以說這是臺灣的幸運,也有利綠營長期執政。

 

綠營長期執政有利鞏固台美同盟

 

後疫情時代,國際關係錯綜複雜,難以預測。面對一個「統一臺灣」為己任的中國,美台關係對臺灣再重要不過。

 

與臺灣有人擔心美國曾有「棄臺論」相似,美國政壇同樣也擔心臺灣的「棄美論」。「棄臺論」和「棄美論」的出現幾乎同時。從馬英九執政後期開始,國民黨逐漸從一個親美政黨變爲親中政黨,這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次有執政黨或可能的執政黨「遠美親中」。美台關係緊密,臺灣是難以放棄的戰略據點。但臺灣的選舉美國可以影響,卻不能控制。美國很難不擔心,臺灣如果出現一個親中政權,美國在臺灣的政治投資(包括輸出的軍事技術和科技)將會奉送給中國。這正如菲律賓出現一個親中的杜特爾特政權,美國就被搞得很狼狽。菲律賓再親中也有個譜,美國的科技輸出也不多,但臺灣親中可能沒有底綫,美國對臺灣的科技轉移則在世界排得上號。

 

綠營能長時閒穩固在臺灣政權,美國才不需再憂慮台灣「棄美」,才能加強美台關係,更好保障臺灣的安全。

 

面對一個「統一臺灣」為己任的中國,美台關係對臺灣再重要不過。(湯森路透)

 

臺灣抗疫表現獲得國際讚譽

 

臺灣現在對國際社會施以援手,在國際反應良好。臺灣一些防疫經驗還被其他國家參考。多國對臺灣無法參與世衛打抱不平。不少國家還繞過世衛直接和臺灣展開防疫合作關係。可以說,這是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資格後,臺灣在國際關係方面少有的高能見度時刻。雖然這未必可以突破中國阻力加入世衛,但足以讓臺灣被世界關注,大大擴展今後的國際活動空間。

 

同樣重要的是,臺灣作爲一個民主政體,和南韓一道,其防疫經驗都足以被論證,民主政體在防疫方面並不弱於專制政體。這大大有利於國際輿論抵抗中國對「中國模式」的宣傳,不至於淪入中國政府洋洋自得的「抄作業」論述陷阱中。這在疫後民主vs專制的制度對比論述相當重要,也證明了臺灣是民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整個民主世界在道義上站在臺灣一邊。

 

因此,1月11日是個讓臺灣人民足以的日子。在多年後,這或會證明是臺灣人民自救的關鍵一天。

 

※作者為國際關係評論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