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600噸級安平艦訂於27日舉行下水儀式,考量疫情未舒緩,典禮儀式改由海巡署簡單進行;圖為去12月6日蔡英文出席海洋委員會艦艇交船典禮。(中信造船提供)
海巡署新造艦計劃邁入新的里程碑!首艘600噸級「穿浪雙船體」設計的安平艦,將於27日在高雄旗津中信造船高鼎廠舉行下水儀式,另進行第三艘600噸級巡防艦開工與第3艘35噸巡防艇的交船儀式,原訂下水典禮邀請蔡英文總統主持,但考量疫情在南部地區還未舒緩,經海巡署向蔡總統報告後同意取消,下水典禮改以儀式由海巡署簡單進行。
海巡署官員表示,600噸級安平艦艦上除配備鎮海火箭彈系統、兩挺20機砲基本火力外,規劃「平戰轉換」功能,可混合搭載雄二及雄三反艦飛彈,平時保留設備管線及基座,一旦有作戰需求時,就可立即安裝反艦飛彈武器系統,並由海軍熟悉武器系統的操作人員登艦轉換任務。目前中科院人員已進駐中信造船,安平艦下水後除安裝鎮海火箭彈系統外,也進行雄二及雄三飛彈武器系統相關管線及基座安裝,未來的6個月將在海上進行的各項性能測試與驗收,中科院也以專用測試儀器來驗收飛彈武器管線系統。
據了解,安平艦並未受到疫情影響,造艦進度反而超前,依合約規定是12月底交艦,27日下水後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性能驗收,若一切順利可望在10月之前交艦,比原規劃超前近半年。
據指出,600噸級安平艦實際為750噸級,設計是可加裝16枚雄二、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艦上會先安裝發射架、管線與射控系統基座,為驗證其實際平戰轉換效能,規劃在2021年國軍漢光演習的實兵操演中,安平艦在接到作戰命令後,24小時內要完成雄二、雄三反艦飛彈裝載,並由海軍派員上艦執行飛彈戰備,出海與海軍其他艦艇搭配進行漢光實兵作戰操演。
海巡署141艘新造艦計劃中,以4艘4000噸巡防艦、6艘1000噸巡防艦和12艘600噸級巡防艦為大型艦,其中又以與海軍沱江艦同規格「穿浪雙船體」設計並同步放大為750噸級安平艦最受矚目,除了是海巡署首艘大型艦的下水,也是國內首艘量產型的穿浪雙船體船艦進入執行任務的開始。
安平艦設計航速高達35節的巡防艦,高於台南艦之25節,續航力高達2000浬,雖與海軍沱江艦同規格設計,但還是有針對海巡任務特性、勤務需求進行艦體細部調整改良精進,適度轉化為海巡模組外,如側舷處設置救難作業區,並搭載獨立作業的警備救難艇,有效執行海上救生救難、越界陸船登檢及驅離等勤務。
艦上並增設高壓水砲,強化船體結構強度與穩定性,風浪承受度可達蒲福氏風級9級,與2000噸級台南艦耐浪程度完全相同;更裝備與美軍現役同級的熱顯像儀,具夜視能力,大幅提高水面情況的監控與掌握,符合海巡任務需求。
在武器系統上,因海軍對40砲還有需求,因此4000噸、1000噸以及安平艦都改以中科院研發的複合式火箭系統(鎮海火箭彈系統),該系統由6具發射筒(內部各有7管火箭彈,合計42枚火箭彈)、紅外線熱顯像儀等部分組成。火箭彈將可用於船艦近戰防禦,也因有效射程達10公里,因此對進入射程內的不明船隻都具嚇阻效果;另外系統具遙控和集火射擊模式,不僅節設人力,亦降低人員臨戰時的風險。
未來安平艦同級的巡防艦,海巡署規劃好專責台日、台菲重疊經濟海域、西北、西南海域、澎湖及東沙等6處海域巡護任務,必能捍衛主權、維護漁權,確保民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