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美國與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國,美日企業一旦撤出中國,可預見必然對中國出口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湯森路透)
中國武漢肺炎爆發以來,不僅對世界經濟產生極大的衝擊,同時也讓各國醫療體系不堪負荷,各國政府官員為了做好防疫工作更是疲於奔命。雖然中國在各國爆發疫情期間藉機進行各種內容的大外宣,但是,各國對於中國隱匿疫情的懷疑不曾斷過。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19日白宮疫情記者會時指出,希望可以派員赴中國進行調查中國肺炎疫情以及釐清是否有隱匿的情況。澳洲內政部長Peter Dutton也於4月26日重申,要求對中國肺炎病毒的來源等問題進行獨立調查。
由於此次肺炎疫情造成各國經濟受到重創,特別是為了控制疫情採取的高度管制措施以及民眾恐懼所減少的消費,已對廠商獲利造成負向衝擊,進而導致各國失業率以及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急速上升。
有鑑於中國政府治理問題造成產業供應鏈的高度不確定性,美國與日本政府紛紛希望補貼其國籍企業移出中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美國願意承擔企業回國的轉移成本,包括工廠、設備、知識財產、裝修等等,政府將 100% 補助。」日本政府則預計斥資22億美元(2200億日圓)援助日本企業從中國撤回,另外,日本政府還為從中國撤往他國的日本企業提供235億日圓的援助。有了母國政府的資金挹注,美日企業撤出中國的速度必然加快。
中國是美國與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國,美日企業一旦撤出中國,可預見必然對中國出口產業造成極大的衝擊。同時,一旦外資撤出,中國國內的相關產業鏈必然也會隨之移出。當中國出口動能減緩,過去以出口為核心所帶動的就業與消費都會減少,中國再藉其內需消費動能去換取技術的籌碼將大幅降低。換言之,在美中貿易衝突與中國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中國政府要達成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已不可能。
對台灣而言,不管是供應鏈的合作或是技術的移轉,台灣與美國以及日本廠商的合作一直非常密切。對於日本而言,韓國大廠多數擁有完整的垂直產業鏈,中國在肺炎之後有讓各國對其有更大的不可信任度,東南亞國家的生產技術與台灣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差,因此,台灣應是日本在東亞鄰近國家中,可以進行緊密合作的首選。
對於美國而言,台灣有多家廠商是美商產業供應鏈的重要成員,台灣對於美國廠商的投資需求應不陌生,有鑑於美國企業要移回美國的成本極高,台灣的人力資本與生產技術應是美商移回美國的另一個選擇。特別在此次疫情發生後,醫療資源的完善程度應會是外國廠商投資的重要考量。有了完善的醫療建設,才可以維護受雇員工的健康,進而提高勞工的生產力。因此,對美日兩國而言,台灣應是一個值得進一步合作的對象,台灣政府應該把握此機會,吸引有利於台灣產業的外國廠商來台投資。
近一年多來,台灣已累積超過9千億新台幣台商預計回台投資的審查,如果政府可以在此時加碼吸引較多的外國廠商來投資,應可以加速相關台商落實投資計畫,促進台灣的經濟成長。我國財經單位應積極把握此次機會,與美日政府合作,使台灣成為兩國廠商的投資選項。同時,台灣政府可以提供外商較多的優惠或補貼以協助台灣建構更完整的產業供應鏈,藉此讓更多的台灣廠商受益,形成經濟的良性循環,擴大台商回台投資的經濟效益。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