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影迷的告白:我與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6 – 2018(下)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20年05月05日 13:00:00
影展現場的工作人員排出「TIDF」字樣(TIDF提供)

影展現場的工作人員排出「TIDF」字樣(TIDF提供)

(此為下篇,上篇請點這裡

 

「未來走到我們中間 ,為了能在它發生之前,就先行改變我們。」德語詩人如是說。

 

2018年的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我為自己找了觀眾以外的身份,美其名為「試試能做些什麼」,實則「能做什麼便做什麼」;是要後來才意識到,早在影展發生之前,我就已被它改變了。後見之明,每段人生經歷乍看下,總由無數個錯誤決定組成,當它們疊加在一起,卻又沒有更好的命運──錯誤的地圖本身就是謬誤,當你以為迷失在路徑裡,未來的老狗已經躺在腳下打鼾了。

 

那一年參與影展的記憶,完全和鐵路綁在一起。回想起來,就像是緣份使然,若挑一部能夠代表這趟旅程的作品,我會選擇《鐵道撿風景》(Railway Sleepers, 2016)。不同意義上的列車帶著我在電影院裡做夢,沿途風景就在行進間不斷延展。

 

《鐵道撿風景》的攝影機沒有離開過列車,記錄車廂內外的平凡時光(TIDF提供)

 

片中時間兩天兩夜的列車之旅,實際上由導演薩波.齊嘉索潘(Sompot Chidgasornpongse)長達數年的拍攝剪輯而成,由北到南穿越泰國。隨著列車緩緩前行的節奏,電影院彷彿也幻化成一節車廂,銀幕即是觀眾不斷「進入」的風景。長時間的鏡頭凝視,創造了神奇的安逸氛圍,一些由車體現實條件所帶動的鏡頭調度,加上平凡的時刻捕捉,讓一切導向「沒發生什麼,卻都很重要」的列車日常。

 

我對這部片有種感受層面的著迷,反而不再記得乘客對話間的政治指涉。鐵道風景不一定限於窗外,還包含了列車上(睡著)的旅人,時間封存於影像中緩緩流動,將觀眾帶進這個令人著迷的移動空間,我好喜歡這種「雕刻時光」的純粹:夢境之於睡眠,宛如時間之於電影。我記得金色的陽光灑落車窗,一位女孩熟練地玩著魔術方塊長達一分多鐘,漸漸地顏色越來越整齊,就在完成的剎那──她沒有停下手邊動作,繼續打亂顏色玩下去。

 

電影這門藝術對於時間的雕刻,總為我帶來感動:船過水無痕的日子堆疊,平淡中顯真意;觸發感慨的星移物換,本能地激起漣漪;又或者,當真人穿越歷史,自銀幕中來到眼前的魔幻時刻。

 

2018年的TIDF主視覺取自開幕片《上山》(TIDF提供)

 

那一年的主視覺,取自「台灣切片──想像式前衛:1960s的電影實驗」單元(這個值得大書特書的策畫,已有詳盡追索記錄,本文就不再贅述)的開幕片《上山》(1966)。這部由陳耀圻所執導的短片封存多年,經國家電影中心數位修復重見天日,片中跟拍當年就讀於藝專的黃永松、牟敦芾與黃貴蓉三人上山遊玩,同時訪問他們各自的藝術抱負、時事觀察與苦悶抒發。影片以〈California Dreamin’〉一曲貫穿,拍下珍貴地景與60年代的青年思想,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要屬牟敦芾「不當導演寧願死!」的堅決姿態。

 

《上山》的三位主角,左起為牟敦芾、黃貴蓉、黃永松(TIDF提供)

 

《上山》之後,同場放映牟敦芾完成於1969年的劇情長片《不敢跟你講》,黃永松與黃貴蓉也皆在本片工作團隊之列。早於八零年代為人所知的新浪潮,牟導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才華難掩,以鮮明作者風格拍出現實關懷與社會批判,與其另一部選映作品《跑道終點》(1970)堪稱台灣第一批獨立製片,可從中窺見60年代文藝思潮蓬勃發展下的現實主義精神。這些作品在當年因種種緣故備受冷落,甚至傳為禁片,牟導也在此後轉往香港發展;現今看來有些難以想像,大抵是其特異獨行走得太前面,時代還未能跟上他的腳步。然而,對我輩人來說,不僅對牟導有了嶄新認識,更再現了台灣影史上曾有過的火苗,就像是本應精彩,卻為後世所忽略的一頁。

 

五十年前,這群人交出了他們所能給出的最好的作品;五十年後,黃永松與黃貴蓉本人於映後來到現場,向觀眾追憶當年。那是一個驚奇且動人的時刻,時間的軌跡兜成圓圈,在眼前真實發生。五十年是一段怎樣的時光?人事總有未竟與遺憾,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可以驕傲地回望自己的過去。

 

2018年TIDF開幕現場,左起為策展人林木材、《上山》片中主角黃永松、黃貴蓉(TIDF提供)

 

2019年五月,牟敦芾逝世的消息傳出。張照堂老師在個人頁面公開了一篇名為〈歲月終點〉的悼念文,並附上許多舊時照片。其中一張「老牟與黃永松」(1964年攝於板橋),兩人的站姿好似融為一體,年輕的牟敦芾怒目仰視鏡頭。《上山》裡的時光猶然在目,我再也忘不掉這個畫面。

 

(延伸閱讀:不當導演寧願死:牟敦芾(1941-2019)與他60年代的兩部「禁」片(上)

 

 

那些人與事,還有看過的電影,最終都成了理解這世界的一種途徑,記憶會在何時歸返無從知曉,但我深深感謝這樣豐富的體驗。它們回想起來都在那裡,真正留下來的不會消失,或許隨時間愈發模糊,淡化或簡化為一個柔焦的輪廓,卻從中顯影出更加實在的印象。參與影展是一個如此多重面向的經驗,有限的故事無限地發生,凝練而成的「時刻」成為最直覺的記憶方式。族繁不及備載,謹記數筆予以追憶:

 

天堂異鄉人*》用幾堂課的時間論證歐洲難民議題的正反兩方,而後狠狠自嘲,刷新我對紀錄片的想像;《你想過是誰開的槍嗎》有著神似《萬惡城市》的旁白之聲,以第一人稱踏上追索真相之旅,從美國歷史一路叨唸到家族兇殺黑人的過往;《飄散空中的餘燼》講述菲律賓不堪角落理的無惡不作,狂放不羈的影像邏輯在形式上充滿挑釁,首次惹怒了作為觀眾的我;《莉維達.地海之詩》將Gopro攝影機綁在遠洋船身,以機械觀點重現自然之力,帶來非常人可及的感官震撼;《柬埔寨之春*》肩負了紀錄片體裁所能承受的重量,長年與社運人士站在一線的僧侶最終為民眾夾道歡迎,則讓《我不是藥神》相似的結尾顯得可笑又做作。

 

《Goodnight & Goodbye》映後座談,左起為策展人林木材、導演吳耀東、製作人王派彰(TIDF提供)

 

獨自存在》的映後座談,導演沙青人高馬大卻如此羞赧,一如作品中難以言盡的孤獨;帶著年輕氣盛的自信,說話無比直接的導演晉江,在《上阿甲*》用鏡頭緊跟著雲南怒江的孩子,從餵豬飼料拍到夜間捉鼠,當他們對著深山用手機放出俗濫的流行歌,卻成為一個再深刻不過的畫面;許多人心中的神作《怒祭戰友魂》背後也充滿故事,座無虛席的映後講堂,導演原一男一題回答三十分鐘的霸氣;連看《在高速公路上游泳》與二十年後的續作《Goodnight & Goodbye》,攝影機真的成了詛咒,我為拍攝者與被攝者之間的深淵感到暈眩,映後製作人王派彰與導演吳耀東相繼講述創作背景,主持人林木材面對觀眾毫不留情的連番提問,在時間壓力下說了句「我記得住」,就一次開放觀眾把問題問完。

 

如今,這些難忘的時刻成了回憶裡的吉光片羽,2018年的TIDF之旅,我仍能沿著鐵道撿拾它們。無獨有偶,串聯起整趟旅程的還有兩輛列車,一輛開往回程,一輛去向未來。

 

《回程列車》以靜態照片構成影像,搭配導演的法語旁白和手寫體(TIDF提供)

 

回程列車*》(2017)搭載著導演黃邦銓對爺爺的好奇,橫跨歐亞大陸拍下一張張相片,構成這部作品。而故事的起點,那張關鍵照片的局部放大宛如時代縮影,講述一個家族的戰時記憶,現實中無法再前進之地遂成為鄉愁的盡頭,剩下一波波海浪沖刷此岸。「影像只用來敘事實在太奢侈了。」談起自己的影像觀,黃邦銓話中的自信幾乎像是在傳教,篤定,但謙卑。採訪他的時候,台灣還沒有太多人認識其作品,感到幸運之際,也萌生出一些推廣責任。他繼續聊著底片、回憶與旅行,日後這輛列車果真又去了更遠的地方。

 

《未來的列車》記錄了鐵路幻夢下的日常,充滿停滯與未知(TIDF提供)

 

未來的列車》(2017)有個詩意的英文片名「All That Passes By Through a Window That Doesn't Open」,延著高加索地區興建中的鐵路,導演馬丁‧迪奇科(Martin Dicicco)記錄下亞塞拜然鐵道工人的茫然、未知與夢境,而亞美尼亞的站務人員固守崗位,只是舊時代的列車再也不會到來。中文片名裡的「未來」玩了一個美麗卻哀傷的雙關,同時指涉那「(允諾)即將到來」卻「尚未到來」的榮景。我興奮地向馬丁解釋了這個翻譯(不知道是誰取的,但我一直很想感謝你),「這真有趣。」他笑了,「我得記下來。」

 

是啊,真的很有趣。我想和他說,我也覺得這一切都太好玩了。在影展奔波的那幾天,我沒有一刻覺得自己在工作,並且更加珍視作為觀眾的時間。觀其日光,得其枝果,一個充滿靈魂的影展該長成什麼模樣?參與其中的我沒有特別留住什麼,時光篩出的即常駐心間,成為答案。

 

2020年影展延期,隧道一片漆黑,記下過去持續前行,搭上回程卻駛向未來。列車晚了,但未到來的終將到來。你看見那頭的光了嗎?一個影迷的小小告白:感謝TIDF幕前幕後的所有參與者,且讓我們留下最好的時光,明年再相見。(文/侯伯彥)

 

第12屆TIDF原定於2020年5月舉行,後延期至2021年(TIDF提供)

 

註:TIDF與Giloo紀實影音合作,開放歷屆選片於線上觀賞,文中提及之上架影片以「*」特別標註,有興趣的朋友還請把握機會。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延伸閱讀】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