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活化祖厝變「大家的街屋」 台灣最硬釘子戶康保瑜(上)

陳德愉 2020年06月21日 10:00:00
康保瑜貸款申請補助,著手整頓和平街屋,她說她膝下無子女,「將來這個房子修好了,可以作為公共使用啊。」(蔣銀珊攝)

康保瑜貸款申請補助,著手整頓和平街屋,她說她膝下無子女,「將來這個房子修好了,可以作為公共使用啊。」(蔣銀珊攝)

宜蘭頭城有條全台灣最奇特的「老街」。

 

頭城火車站面對著一條兩線道馬路,直直伸展出去,許多樓房肩並肩蹲著,中間參插著許多小路;這些世代的居民們走出來的路,有的粗粗短短、有的細細長長,只取便利毫無規畫,用路人一時不察就會走到別人家的後院前門。許多營生也就擱在門口:菜攤、推車、桌椅……,應有盡有,馬路,就是本地人民的生活史。

 

信步往前,在這一片喧鬧中,你會發現一個特殊的街角:簇新的大片紅磚地,沿路擺著整齊的植栽盆,彷彿一腳跨進某個歐洲小鎮。然後你抬頭,看到這棟「拆了一半」的房子。

 

它就是「和平街屋」。

 

紅色磚牆、綠色門窗,門口豎著木牌,「和平街屋」正面像是一間文青咖啡,許多年輕人在門口逛來逛去,找角度拍照。可是,轉到街屋後一看,這房子卻是「有頭沒身體」,後半部憑空消失,成了私人停車場。

 

宜蘭頭城老街上,矗立一座「有頭沒身體」的奇特屋子,吸引不少遊客拍照打卡。(蔣銀珊攝)

 

我去拜訪的那一天,停車場有人在洗車,水柱嘩啦啦地朝攝影師灑過來,「和平街屋」主人康保瑜悄聲對我說,「聽說我在這裡,讓他們不好賣這塊地。」

 

這條十分美麗的街道朝著山筆直伸出去,路上有街屋、咖啡廳、歷史建築、一池美麗水塘,後面連著頭城代表性的商業建築十三行倉庫。

 

春天午後,來自各地的遊客們提著相機在此四處取景,少女們在水塘旁席地而坐聊天;街狗「黑金」在遊人間東嗅嗅西嗅嗅,滿地灑歡兒。

 

 

瘦小身軀捍衛老街 被封全台第一釘子戶

 

頭城老街現在是熱門景點了,是來宜蘭的遊客必來取景的地方,只是,少年少女們不知道,就是站在我身旁這槁瘦樸素的婦人,形塑了這條街的樣貌。

 

「台灣第一釘子戶康保瑜」搓著雙手,侷促地對我笑著。她削瘦得只剩下個框子,舊衣服太大,風一吹寬鬆的衣袖就往後飛著,人像是要飄走,但乾瘦的臉上那兩顆漆黑眼睛裡面卻點了火,將拾荒婦模樣的女人牢牢地釘在這片風景裡。

 

康保瑜講話非常慢,講起自己的事情,十分羞赧,輕描淡寫地。

 

她先講「和平街屋」的由來。

 

「台灣第一釘子戶康保瑜」臉上總掛著羞赧的笑容,語速輕緩。(蔣銀珊攝)

 

 

祖厝坐落「開蘭第一街」 因闢路被割尾

 

「『和平街屋』原本是我家祖厝,清朝時期向祭祀公業林本源(板橋林家)租借蓋屋,因老街道路拓寬被劃為道路用地。」這條和平街,被稱為「開蘭第一街」,是噶瑪蘭平原開墾的第一條街道,「老街拓寬,竟然要拆掉老街上的老房子,是我沒辦法接受的。」康保瑜說,拆掉老屋的老街,還叫做老街嗎?決策荒唐,政府也難以辯駁,遲遲沒有拆除;可是,林家乘機收回土地,迅速拆除自有地面上的老屋,最後,康家祖厝只留下在「道路預定地」上的十幾坪殘骸。

 

2008年,康保瑜回到頭城自力重建老屋,現在「和平街屋」成了老街指標,左側是康保瑜的小店,賣宜蘭有機農產加工品,右邊連著面對鄰街完整的一棟樓,一樓做著文創生意。

 

灰色鐵皮屋曾為康保瑜家的店頭厝,後因道路拓寬而被打掉一半。(蔣銀珊攝)

 

 

「半倒老屋」登偶像劇 紅到房東不要不要

 

康保瑜小聲地對我說,「我隔壁這棟房子的房東,也不是很高興,如果我家拆除,他也可以拆除重建或是賣地,可是拖著我(兩棟房屋相連),他就沒辦法處理。」

 

但是,人世間的事情總是難以預料,康保瑜自力整修的「半倒老屋」,竟成了台灣的獨特風景;它不是豪宅,卻是一棟讓人動心的老房子。2013年,和平街屋被導演葉天倫看上成為偶像劇《含笑食堂》的場景,街屋太小,葉天倫便商借隔壁1樓拍攝。

 

隨著連續劇熱映,「和平街屋」暴紅,「光是來向我打聽隔壁房東是誰的人就超過100個。」

 

「後來,房東拜託我『不要告訴別人他住哪裡』,因為太多人上門想租房子。」康保瑜笑說,「所以他現在也覺得『沒有那麼不好了』。」

 

2013年,和平街屋被導演葉天倫看上成為偶像劇《含笑食堂》的場景,但因街屋太小,葉天倫便商借隔壁1樓拍攝。(取自三立華劇臉書)
康保瑜自力整修和平街屋後,現在成了老街指標,一邊是她販售在地有機農產加工品的小店,另一邊做著文創生意。(蔣銀珊攝)

 

 

頭圍港美麗史雲湖 20年前險鋪蓋高樓

 

頭城老街的美,不只老屋,也在風景。我們漫步走到盧宅前埤塘(史雲湖)前。這個美麗的池塘是頭圍港的內港遺跡,它原來是一個窪地,1912年被挖成內港,海船停在頭圍港,再用接駁船接到內港,鄰近的十三倉庫、林本源租館貨物都在內港卸貨,臨港的和平街成為「開蘭第一街」。

 

這片碑塘,現在是頭城人和遊客遊憩所在,不過,它差一點就在20多年前被填平蓋大樓了。

 

1971年地方以盧纘祥的字「史雲」,將碑塘定名為「史雲湖」,成為縣定古蹟,不過,1987年12月,在新的建蔽率執行前1個月,「地主盧家遞出建照申請,要將這片池塘填平蓋大樓。」康保瑜說。

 

盧宅前埤塘本是窪地,1912年被挖成內港,海船停在頭圍港,再用接駁船接內港,它差點在20年前被填平蓋大樓。(蔣銀珊攝)

 

 

挨家挨戶連署救遺跡 不怕擋人百億財路

 

讓附近鄉親不平的是,在史雲湖鄰近道路拓寬時,為了保存池塘完整,每一家都後退,拆除自家部分房屋來修路,被拆除的房屋裡也包括了康保瑜家的祖屋,歷史建物十三行倉庫的店口。

 

如今,鄰里們拚命保存的史雲湖竟然要被填平蓋大樓了!頓時群情激憤。

 

康保瑜發起了保護史雲湖的陳情,她告訴我,縣長愁眉苦臉地對她說,「妳告訴我,我要如何不發給他們建照?」

 

不過,保護一座湖——而且是頭圍港的歷史遺跡——這是大事。康保瑜一家一家地去連署,她告訴我,有位縣府官員私下問她,「保瑜,這是人家幾百億的生意,妳這樣(阻擋)好嗎?」

 

「保護史雲湖」運動在地方十多年,2012年,縣府以「容積率移轉」方式,讓地主點頭同意恢復古蹟原貌,2016年以嶄新的公園樣貌出現,從此,頭城人就有了一個湖。

 

縣定古蹟史雲湖一度要被填平蓋樓,引發鄰里群情激憤陳情,康保瑜事後更帶頭發起連署。(蔣銀珊攝)

 

 

祖父商號「十三行倉庫」 蛻變康灩泉故居

 

史雲湖道路旁的鐵皮屋,就是舊十三行倉庫的店口,康保瑜說,宜蘭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與她的祖父書法家康灩泉是好友,兩人也合作做生意,合組頭圍港旁十三行倉庫,而後,康向盧買下店口及相連的2間倉庫,前面做生意,後面住家。

 

道路拓寬後,店口拆去大半,後面倉庫也逐漸荒廢,住戶逐一遷出,只有康保瑜家族重建了自宅,呈現出現在2戶相連的「康灩泉故居」。

 

在成功地保存了和平街屋、史雲湖以及故居後,康保瑜的心越來越大,為了搶救十三行倉庫老屋,康保瑜向銀行貸款買下老家旁荒廢的古厝,她竟然有了「靠自己把頭城老街一步一步蓋回來」的大夢。

 

搶救十三行倉庫老屋,康保瑜向銀行貸款買下老家旁荒廢的古厝,打算靠自己把頭城老街一步一步蓋回來。(蔣銀珊攝)
康保瑜正著手修繕的2間老屋的其中一件。(蔣銀珊攝)

 

「我老了,我又沒有孩子,將來這個房子修好了,可以作為公共使用啊。」康保瑜說。

 

我楞在她剛貸款買下的破落戶前:半倒的牆後已經長出大樹,樹蔭罩著僅剩一半的屋頂,園子裡堆滿了空瓶空罐,不知擱了多少年的中古垃圾現在風化成為一團褐色,街狗「黑金」在比它還高的草叢裡跳進跳出,顯示這是牠遊憩的場所。身旁枯瘦孱弱的女子興高采烈地說起她的計畫:地已經買下來了,也組成團隊,要做歷史調查、申請文化部補助……。接續下集

 

【上報人物看更多】

康保瑜連林義雄也照「釘」 人生下半場再掀溫柔鄉革命(下)

●呂欣潔太太是獸醫 陳凌與毛小孩的揪心羈絆(上)

●神鬼新疆行找到信仰 黃思恩追愛閃婚伊朗夫(上)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