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可能不懂技術和供應鏈,但作為資深律師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卻是政府內少數最懂從企業法務到科技業金流的各種眉角的專家之一。(攝影:張哲偉)
蔡總統任命顧立雄接掌國安會是正確的。
有人批判顧立雄不懂國防外交所以難以勝認國安會秘書長,這樣的批判多少對於國安會的功能和台灣今天所處的國際情勢存在誤解。國安會的功能在於幫總統擬定核心國家戰略和作成重大決策、是幫台灣在今後炙烈的科技地緣政治競爭時代參加大棋局「下棋」用的。
台灣的特色,在於我們是一個「科技實力」遠大於「政治實力」和「軍事實力」很多的國家。軍事上台灣能下的棋不多、外交上能走的創意空間也極其有限,但台灣企業掌握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科技實力」,在今天美中兩國展開炙烈的科技霸權冷戰時代中,絕對是蔡總統可以帶領台灣加入美中科技爭霸大棋局、把台灣價值和關鍵影響力發揮到最大的槓桿。
美中冷戰的快速展開,兩邊將開戰焦點迅速集中到台積電是歷史的必然,而台灣在高科技供應鏈的技術位置,仍然會持續被美中兩大霸權視為一舉掐住對方的「喉點(choke point)」。
過去全球化時代,產業尋求最大的效率和利潤在全球到處跑形成了水平分工而複雜的全球價值鏈體系,包括台積電的成功都不能說是政府造成的。但今後因為科技地緣政治時代而使供應鏈走向斷鏈和重組的過程中,事實上現在每個國家的政府都存在想介入卻不夠瞭解自己國家產業的問題:美國政府不夠了解,日本政府也不了解,更不用說台灣。不了解的結果就是即便政府基於國家利益而決定了具體的供應鏈干預政策目標,卻完全不知道牌該怎麼打,該怎麼跟其他國家談判,該怎麼干預企業跟企業經營者交涉達成雙贏。
如果要成為在科技地緣政治時代中有能力上牌桌操作產業槓桿跟大國打牌的國家,那麼政府就首先必須擁有知道自己手上有什麼手牌的能力,再來才能在政策和法規上制定產業攻守的戰略,在國際地緣政治賽局裡為國家維持自由民主和安定繁榮的最大國家利益。
作為關鍵國家的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可能不懂技術和供應鏈,但作為資深律師和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卻是政府內少數最懂從企業法務到科技業金流的各種眉角的專家之一。
不過顧立雄的國安會必須做到幾件事:
儘快認知台灣能怎麼操縱槓桿打科技牌:從現在開始納入熟悉技術和供應鏈的業界專家進入決策體系,並且對台灣每項產業中的企業、產品在全球供應鏈的位置與上下游國家產業間的關係展開詳細的田野調查:這個工作需要精通業界技術、供應鏈、金流和相關國家法律實務專業的現場精英,更需要有足夠兵將的執行團隊。在科技產業現場產開大規模的田野調查之後,進一步必須重新審視台灣從輸出管理、對內對外投資審議、營業秘密到智財保護的系列法規。
在組織調整上,可以參考的,最多可以比照美國成立「國家經濟會議(NEC)」(1993年由柯林頓政權成立),他是一個直屬於白宮並且跟「國家安全會議(NSC)」並駕齊驅的組織(除此之外,直屬於白宮的科技政策戰略司令塔還有白宮科技政策室(OSTP,1961年甘迺迪政權成立)、「國家科技會議(NIST,1993年柯林頓政權成立)」、「總統科技諮詢會議(PCAST,2001年布希政權成立)」、「白宮美國創新室(OAI,2017年川普政權成立)」);或是比較可行的、可以在不用修法下調整國安會內部組織和人員預算,比照日本今年四月開始在國安會成立「經濟班」,把產業界和中央政府部會最優秀的專家和行政官直接叫進作為國家重大決策司令塔的國安會上班。
後疫情時代會是「科技地緣政治冷戰」的時代,美中兩大霸權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彼此之間在進入真正的「熱戰」那一步之前,週而復始的在一切先進科學技術上展開激烈的非傳統戰爭去彼此割喉爭霸。
台灣是科技大島,科技即是國防,科技即是國安,科技即是我們能否在動盪的時代裡成功生存並邁向盛世的關鍵。
※作者為日本京都大學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