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祭出多項紓困補助,包含「充電再出發」、「安心就業」計畫匡列15億,至今核發不到1600萬。(勞動部提供)
國內疫情趨緩,紓困民怨卻未消散。勞動部祭出多項紓困補助,然多數企業規避發放基本工資,無薪假黑數多,連帶致使「充電再出發」、「安心就業」計畫匡列15億,至今核發不到1600萬;針對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的勞工生活補貼,更因投保金額「一刀切」漏洞大開,不少又急又窮者沒份,反倒讓高薪低報、未受疫情衝擊者爽領3萬,令民眾不解「紓困究竟幫到誰?」
因應疫情衝擊,勞動部先後推出5大紓困方案,首波「安心就業」、「充電再出發」計畫,讓被放無薪假的勞工補貼薪資、參加職訓領津貼,挺過難關。兩計畫各匡列就安基金10億、5億經費,然至今只核發1200萬、389萬,即使從「核定」數量來看,加總也僅632家申請、7372人受惠,成效低落。
關鍵在於,2.1萬無薪假人數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潛藏大量黑數。現行無論減班休息比例多寡,一旦通報無薪假,雇主就須保障員工最低工資2萬3800元;對照不通報,只要依排班發幾千元、甚至0元,資方當然不做虧本生意,連勞動部官員私下都直言,通報對雇主「不划算」、「沒誘因」。
換言之,勞動部設計出一套多數企業不願採行的無薪假方案,作為勞工申請兩大計畫補助的前提,形同自設路障,把紓困管道卡死,使得這波紓困對象、實質砍班減薪的勞工,在雇主精算下未被如實反映,連申請資格都沾不上邊,無怪乎兩方案執行成效遠低於預期。
進到紓困2.0階段,勞動部加碼針對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的勞工提供生活補貼,只要3月31日前投保職業工會,搭配投保薪資2萬4000元以下,2018年所得未達課稅標準40.8萬等排富條件,一次可領足3萬元。然而,以投保金額「一刀切」的做法,不僅引爆民眾反彈,更衍生諸多亂象。
「為何投保2萬4000元以下才有?」勞動部原意是協助「受疫情衝擊致收入受影響的在職弱勢勞工」,但預算僅約300億,總投保人數超過200萬人,欲比照交通部計程車司機、導遊領隊發3萬,無法全數匡列,又難以細緻區分民眾受疫情衝擊程度,只好用投保級距拉出分界線,視低於2萬4的人為「最弱勢」。
然而爭議在於,投保薪資不等於實際薪資,更無法反映受疫情影響程度,方案一出,旋即引發不平之聲。特別是中高齡者,為預作退休準備,投保金額都會逐年上提,幾乎都超過2萬4,但不見得所得高,在這波疫情衝擊下,不少旅館房務阿姨、餐廳清潔工等,收入大幅縮減,卻請不到任何補助,質疑這不是排富,根本是在「排老」。
另方面,勞工高薪低報的狀況也屢見不鮮,加上許多工作收入不必報稅,40.8萬以下排富門檻作用不大。一名廚師去年加入餐飲工會,投保2萬3800元,實際月入6萬,近幾個月未被砍薪,也自認非「疫情重災戶」,壓根沒注意到這筆補助,沒想到工會主動通知申請,幾天內迅速核發,飛來3萬意外之財。
更誇張的是,一名房仲坐擁3間房產,自行在職業工會投保2萬初薪資,底薪4萬起跳,每月接案另加成交獎金,但租金收入和薪資不必全申報,「帳面」所得被低估,天上掉下3萬紓困金,不領白不領,讓周圍被砍薪減班的朋友看傻眼,質疑政府發放機制漏洞百出,「救急救到有錢人?」
另名短期居家看護,投保金額同樣低於2萬4,平時接案照護長者,疫情期間排班反倒更密集,月薪達4萬元,但因與家屬現金往來,收入不須報稅,也不受排富門檻限制,老早就申請到補助,當作是額外加薪。
甚至,也有不少失業者、未工作的家庭主婦,為持續累計勞保年資,長年投保職業工會,同樣符合資格領走3萬,反賺一筆紓困財。勞動部該筆生活補助本周申請截止,已有110萬人核發到手,官方強調此為「急難」補助,暫無加碼計畫。然而,當中有多少是真正需要被紓困的勞工,又有多少「又急又窮」的民眾領不到,至今仍飽受質疑。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坦言,投保金額高的人,確實也可能受疫情衝擊嚴重,理想的狀況是根據每個人受損狀況補助較公平,但如此一來,需細追到個案的存款、房地產和收入,加上受疫情影響的程度很難實際量化,領一筆3萬元,要跑繁雜程序、檢附一堆資料,恐會掀起另股民怨。
王厚偉強調,這筆生活補助的發放前提是,假設稅制是合理的、投保狀況是真實的,勞動部從中找出最弱勢的人發放,事實上,光是投保低於2萬4000人就多達133萬人,扣除40.8萬所得門檻也有121萬人,占了6成5比例,縱然再怎麼排除,仍會有不急、不窮的人領到紓困金,也只能呼籲他們拿出來消費、繳房租也好,至少讓這筆錢在社會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