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四不是任何人的遮羞布

吳瑟致 2020年06月05日 00:01:00
香港曾是中國民運人士的緊急逃生口,如今已不復記憶。(湯森路透)

香港曾是中國民運人士的緊急逃生口,如今已不復記憶。(湯森路透)

「六四天安門事件」猶如一首人民追求自由與民主的悲歌,傳唱了31年,每年世界各地會舉辦紀念活動,為了就是讓人們記得這道歷史的傷痕,只是這仍是中國政治的禁歌。這一天對許多移居其它國家的中國民運人士而言,永遠都是無法抹滅的記憶,記憶包括了參與運動的勇氣,還有逃亡過程的忐忑,當然也有仍抱持著對中國民主化的期待。

 

歷史的鏡面照著現今的容面,香港,這曾是中國民運人士的緊急逃生口,在1997年之前,在香港團體、意見領袖、港英政府及其它國家的配合之下,因為她不受中國管控的特殊身份,扮演了搭救岌岌可危的中國政治難民,用「逃生門」來形容1989年6月4日之後的香港,正是因為她在當時發揮了自由之地的角色,對許多中國政治受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民主「逃生門」落入「可能成為別人的難民」

 

1997年香港回歸,即便是套上「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看似依舊有特殊身份的安排,但因為主權轉換到專治體制的中國,要再起身救援同一個國家裡的難民不但不可能,政治現實上也是不可以;不過,在仍有「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下,馬照跑、舞照跳、紀念六四的維園燭光晚會每年都有舉辦,或許這仍可嗅出回歸後的香港仍有一息自由的味道,點亮著香港社會的關懷及道義。

 

只是,這樣的場景,在北京一意孤行對香港限縮民主自由空間的操作下,尤其《港版國安法》及《國歌條例》陸續往立法逼進的現實情境,北京與港府的所作所為就是為香港開起通往專制的「地獄之門」,言論與集會自由對香港儼然已是遙不可及,「國家安全」、「愛國主義」的名義讓香港陷入言論思想的政治審查,對比31年前的黃雀行動(又稱「地下通道」),將也可能成為別人的難民,這在紀念六四的今天是何等諷刺啊!

 

香港給臺灣的啟示:民主火種傳承V.S.假民主的政治算計

 

站在臺灣,我們敬佩香港當年勇於援救中國民運人士的付出,同時也對回歸後爭取民主自由的屢敗屢戰感到不捨;只是,今年中斷了每年都會舉辦的維園紀念六四晚會,或許這會是今日香港可以讓處於自由之地的臺灣對於明日有安不忘危的警示吧!也許我們更應當關注香港的自由民主火種能傳承不止息,開起那扇可能需要援助的「逃生門」。

 

然而,可悲的是,當香港的未來危機四伏時,部分政客卻不敢提出實際的民主作為,整天只想著如何從中蹭出自己的政治聲量,說出的感念與紀念都是何等醜陋,有些是刻意將美國當前的社會動盪與中國進行妄議的比較,無視美國與中國本質上在政治體制與意識形態的差異。

 

此外,又有猶如有些地方首長一再利用六四的招牌來洗刷自己挺中的言論,這樣「一手聲援香港民主人權,一手卻搭起與中國合作的雙城論壇」的矛盾,除非是認知價值的混淆,不然就是政治算計早已超前部署,嘴巴上的民主素質早已是違背了自己的良心,或許這是今年六四紀念給我們的另一個反省機會吧!

 

※作者為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